被指涉嫌操縱股價,毛崴到底因何被抓?

第一財經獨家獲悉,“30億量化私募跑路”事件幕後主導、磐京股權基金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下稱“磐京投資”)實際控制人毛崴此前已經被警方帶走。對於毛崴的去向、被抓的原因,投資圈密切關注。

知情人士張華(化名)對記者表示:“據我所知,他不是因爲這次的事情被抓,可能是因爲操縱股價才被抓的。”

2023年11月中旬,杭州瑜瑤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杭州瑜瑤”)、深圳匯盛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深圳匯盛”)兩家機構接連發生違約,引發了震動私募全行業的“杭州30億量化私募跑路”事件。知情人士當時向記者透露,兩家公司通過FOF基金,將資金投向了磐京投資。毛崴作爲實際控制人,持有磐京投資50%的股份。

據張華透露,毛崴被抓可能不是因爲違約,而是涉嫌操縱市場。

毛崴、磐京投資是否涉嫌操縱股價,尚待監管調查之後進一步披露。不過,毛崴此前就曾因違規交易大連聖亞(600593.SH)被處罰。據證監會披露,2017年11月至2019年7月,毛崴與他人使用55個賬戶,違規交易大連聖亞股票。

大連聖亞的股東名單一直謎霧重重。第一財經記者梳理髮現,2017年至2023年,共有十傢俬募、信託產品進入過大連聖亞的前十大股東名冊。除了交易大連聖亞,這些私募有部分產品的持倉、買入時間,出現一定的趨同跡象。而這些買入大連聖亞和其他股票的私募,目前大多已被註銷或是經營異常。

被抓疑雲

上述知情人士稱,毛崴被抓後,某國企投資人贖回資金時發現情況異常,遂向警方報案,從而導致了風險暴露。隨後,其他相關人員被警方控制。

證監會去年11月24日立案調查時稱,相關人員控制深圳匯盛、杭州瑜瑤等多家機構,多層嵌套投資,存在虛假宣傳、報送虛假信息、違規信披等情形,還可能涉嫌違法犯罪行爲,公安機關已經介入,控制涉案人員。

毛崴是否因涉嫌操縱市場被抓,尚待監管進一步調查覈實。而毛崴和磐京投資,在資本市場名聲大噪,最早緣於爭奪大連聖亞控制權。

2020年4月開始,毛崴聯手後來擔任大連聖亞董事長的楊子平等人,經過激烈衝突,最終實際取得了大連聖亞的控制權。此前,磐京投資成爲大連聖亞第二大股東。但是,毛崴和磐京投資買賣大連聖亞股票的種種做法,給市場參與者留下了不少疑問。

2017年7月,大連聖亞與磐京基金共同發起成立磐京投資合夥企業(下稱“聖亞磐京”),擬募集資金30億元,磐京基金擔任管理人。不久,毛崴就開始“蒙面買賣”大連聖亞股份。

根據證監會通報,2017年11月7日至2019年7月3日,毛崴、姚石曾控制使用10個信託賬戶、7個私募產品戶、37個個人賬戶,共計55個證券賬戶,交易大連聖亞股票。2017年11月14日,持股比例達到5.3%,並在2018年8月10日,達到最高點的24.59%。

此後,毛崴等人又大量賣出大連聖亞股份,卻未向監管部門報告,也未通知上市公司披露,並且繼續交易。直到2019年7月4日,才正式對大連聖亞舉牌。此前一天,毛崴控制的相關賬戶,合計持股比例仍然達到15.19%。

關於毛崴違規交易大連聖亞的全部信託、私募的細節,相關部門並沒有披露,不過,提到了“新證泰6號”信託、“九逸赤電曉君量化3號”私募基金兩個賬戶。

九逸赤電曉君量化3號買入大連聖亞,是在2017年四季度。截至當季末,持股數量爲118萬股、持股比例1.28%。下一個季度末,該私募又從大連聖亞前十大股東名單中消失。

九逸赤電曉君量化3號的管理人,是廣州九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九逸資產”)。中基協信息顯示,九逸赤電曉君量化3號的備案時間,爲2017年10月31日。

隨後,國亞金控-匯信2號(下稱“匯信2號”)私募基金、金谷•信惠167號證券投資信託計劃(下稱信惠167號),深圳前海歐米茄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歐米茄”)、嘉懇茂溪5號私募基金,也在2018年一季度、三季度、四季度進入大連聖亞前十大股東。

九逸資產、匯信2號,都曾因出借賬戶受罰。其中,九逸資產因將賬戶借給毛崴,用於超比例買賣大連聖亞,且未報告未披露,在2022年被基金業協會取消會員資格、撤銷管理人登記,其負責人耿高也被取消基金從業資格。

期間,大連聖亞股價大幅波動。2019年四季度,九逸赤電曉君量化3號買入時,適逢大連聖亞階段低點,最低價在23元左右。到了次年一季度,大連聖亞股價最高點已接近35元,隨後又在二季度跌至19元以下。此時,匯信2號、信惠167號先後從前十大股東中消失。到了三季度,該股開始底部拉昇,在2019年二季度衝到45.6元左右的高位,歐米茄、嘉懇茂溪5號也在這一階段先後買入、減持。

證監會通報顯示,毛崴、姚石控制的賬戶,累計增持大連聖亞的金額爲18.18億元,減持金額16.35億元。由於違規交易公司股票,未及時履行權益變動信披義務,證監會對兩人各處以1530萬元罰款。

大連聖亞一戰成名,毛崴開始擴大“戰果”。一位接觸過毛崴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毛崴不是一開始就在業內有名,他被大家熟知是從操盤大連聖亞開始的。”

據他透露,毛崴通過操盤獲得了倍數級的資金後,想通過複製運作模式將盤子繼續做大,經常在私人會所裡招待出資方。

毛崴及其控制的私募,究竟涉嫌“操縱”了哪些上市公司股價?但公開信息顯示,毛崴、磐京投資染指的上市公司並不多,除了大連聖亞、西安旅遊(000610.SZ),毛崴名下的企業,只在2018年入股百誠醫藥(301096.SZ),當時百誠醫藥尚未上市。

交易呈現趨同跡象

除了毛崴的上述違規交易,大連聖亞還捲入過“坐莊”事件。

2023年6月,場外配資、虛擬盤大佬李躍宗,被一審判刑9年6個月。法院查明,2019年9月至2020年的11月之間,李躍宗用其實際控制的450餘個他人名下的證券賬戶,集中資金優勢及持股優勢,連續買賣大連聖亞、長盛軸承、朗博科技等三隻股票,操縱相關股票的交易價格和交易量,非法獲利2.8億元。對大連聖亞的操縱,集中在2019年9月18日至2020年的11月27日。

根據第一財經報道,李躍宗是益家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稱“益家資本”)的幕後老闆。2021年三季度,益家資本名下的益家聚美1號私募基金,出現在大連聖亞前十大股東中,持股數量199.9萬股,持股比例1.53%。

另外,從2020年二季度開始,一些出現在大連聖亞股東名單中的私募,還在相近的時間裡,出現在其他上市公司前十大股東名冊中。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二季末,上海盈嘉信投資管理合夥企業(下稱“盈嘉信”)的多信2號基金,持有大連聖亞1.83%的股份。三季度末,盈嘉信2號退出,盈嘉信1號接力持股1.63%。

同年三、四季度末,盈嘉信1號分別持有金力泰(300225.SZ)、朗博科技(603655.SH)約401萬股、105萬股。而在三季度末,益家資本的益家聚美1號、3號,也持有朗博科技約106萬股,益家聚美3號則持有金力泰348.3萬股。

還有部分私募的產品,除了曾經買入大連聖亞,在其他個股的交易上,與九逸資產存在趨同跡象。

根據公開披露信息,2020年三、四季度末,浙江兆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兆信投資”)雙喜2號、上海羽駿資產理管有限公司(下稱“羽駿資產”)價值2號,分別持有大連聖亞1.83%、2.89%的股份。2021年四季度,上海潤多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潤多資產”)名下的兩隻產品,合計持有大連聖亞2.98%的股份。

可查信息顯示,截至2020年二季度、四季度末,兆信資產的兆信12號基金,分別持有金健米業(600127.SH)和高偉達(300465.SZ)180萬股、147.1萬股。九逸資產的九浦1號,也在同期買入金健米業275.5萬股、高偉達174.3萬股。潤多資產的潤多多策略2號,則在當年二季度買入金健米業175萬股。

此外,2020年一、二季度末,九浦1號分別持有漫步者(002351.SZ)、申通地鐵(600834.SH)134萬股、123.4萬股,潤多量化對衝1號、多策略2號,也在同期持有漫步者77.6萬股、申通地鐵104.3萬股。

集體註銷或是經營異常

第一財經記者調查發現,在2017年至2023年間,持有大連聖亞的上述私募,多數已經被監管機構列入異常經營名單,甚至被中基協註銷。

2020年之後進入大連聖亞的四傢俬募,兆信投資、潤多資產的持股時間較長。幾經變動之後,截至2023年9月底,兆信投資持有大連聖亞1.97%的股份,但全部通過信用證券賬戶持有;潤多資產同期持股比例合計也達到2.71%。這兩家公司,都在一年多前被列入經營異常名單。

中基協網站信息顯示,2022年8月22日,潤多資產、兆信投資被中基協列入經營異常名單。就在同一天,杭州瑜瑤也被列入經營異常名單。盈嘉信、歐米茄、九逸資產三家,也分別在2023年1月、7月,2024年1月,被中基協註銷會員資格。

在前述持倉大連聖亞的私募中,除了九逸資產,其他私募產品信息在私募行業第三方平臺等渠道均未能查到。九逸資產的相關信息,也停留在2018年。

與毛崴存在潛在關聯的歐米茄,短暫出現在大連聖亞股東當中後,一度計劃入股*ST美盛(002699.SZ)。根據披露,2019年初,歐米茄計劃受讓*ST美盛5.1%的股份,但最終未果。

盈嘉信成立於2015年6月,初始股東爲楊寧、楊宇。2019年12月,該公司股東變更,楊宇從中退出。

嘉澤新能(601619.SH)2020年1月披露,楊寧曾任寧波上市公司理工能科(002322.SZ)副總經理、董秘,盈嘉信總經理等職。

據可查信息,磐京投資名下多家股權合夥企業,位於寧波梅山保稅港區域內。

另外,2018年四季度買入大連聖亞的嘉懇茂溪5號,也出現了類似情況。公開信息顯示,該基金的管理人是上海嘉懇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嘉懇資產”)。該公司成立於2015年,李星、蔣光中分別持股51%、49%。

嘉懇資產一度號稱百億私募,管理產品多達172只,但其合規總監卻是質檢員出身。2021年四季度,其因打新詢價違規被監管處罰。2023年11月25日,該公司也被中基協列入經營異常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