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將在電動汽車領域失利後推出新車型

鞭牛士報道,7月2日消息,據彭博社報道,在第一代電動車銷量不佳之後,梅賽德斯-奔馳集團正準備推出一系列接近創紀錄的新車型。

未來兩到三年的產品攻勢還將使這家 S 級轎車製造商轉向在其利潤豐厚的燃油汽車系列上投入更多資金。

首席執行官 Ola Källenius 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尤其是頂級買家繼續購買我們的高科技內燃機汽車。

康林松表示:我們需要更長時間的靈活性,直到 2030 年代,同時仍堅持公司到 2039 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我們仍致力於在本十年內推出全線產品的電動版本,但我們必須確保我們的內燃機汽車保持競爭力。

由於電動汽車需求放緩,這家領先的豪華汽車製造商近幾個月削減了電氣化計劃。但梅賽德斯也落後於競爭對手寶馬,因爲其電動車型陣容以高昂的價格和兩極化的設計讓買家望而卻步。該公司的電動汽車銷量在第一季度下降了 9%,至 50,500 輛,而其總部位於慕尼黑的競爭對手的交付量飆升至 82,700 輛。

2021 年,梅賽德斯推出了 EQS,並稱其爲幾十年來最重要的車型之一。然而,這款車的表現尤其不盡如人意,銷量低迷,被比作一顆軟糖。這款售價 109,500 歐元(117,100 美元)的轎車採用傾斜車頂,最大限度地發揮了空氣動力學性能,但讓一些後排乘客感到擁擠——這在中國是一個問題,因爲中國許多車主都由司機駕駛。中國市場的消費者也錯過了一些象徵地位的細節,比如梅賽德斯標誌性的引擎蓋上的三叉星。

銷量下滑促使梅賽德斯決定放棄到 2030 年儘可能只銷售電動汽車的目標。其新目標是到那時電動汽車佔銷量的一半左右。包括大衆汽車集團旗下的奧迪和塔塔汽車有限公司旗下的捷豹路虎在內的競爭對手也做出了類似的調整,因爲就連電動汽車領域的領軍企業特斯拉公司也面臨着交付量下滑的困境。

需求不溫不火也引發了昂貴的設計升級,梅賽德斯準備在明年推出改款的 EQS,後座更加舒適,星光重回引擎蓋。

第一季度,公司所謂的生命週期管理支出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回報率,回報率從去年同期的 14.5% 降至 9%。

梅賽德斯將於明年推出基於全新底盤的下一代車型,首先是入門級 CLA 轎跑車,隨後是 GLB SUV。在位於德國南部辛德芬根的公司設計中心預覽即將推出的一系列車型時,凱倫紐斯熱衷於展示即使是較小車型也具有足夠的空間,將他高大的身材擠進後排座椅。

該汽車製造商還計劃在 2026 年推出 G-Wagon 的緊湊型電動版本。

CLA 將提供電池驅動和內燃機版本。Källenius 在辛德芬根表示,在推出時,該車型將在某些駕駛輔助系統和計算能力方面領先於當前產品組合。

康林松表示,雖然內燃機汽車將在較長時間內產生更高的利潤,但這家總部位於斯圖加特的公司仍在繼續努力節省採購、固定成本和非必要開支。

梅賽德斯還可能通過出售其在戴姆勒卡車控股公司(2021 年分拆)的剩餘股份來釋放高達 105 億歐元的資金。該汽車製造商剩餘 35% 持股的鎖定期將於今年年底到期。

康林松表示:這筆股份是我們淨工業流動性之外的額外儲備。

他還表示,目前尚未做出決定,該汽車製造商完全專注於梅賽德斯客戶的需求。

戴姆勒卡車週一在法蘭克福上漲 2.9%。自與梅賽德斯分開交易以來,這家全球最大的商用車製造商的股價已上漲 38%,市值升至 310 億歐元。梅賽德斯股價在盤中交易中也上漲了 2%。

梅賽德斯暫停了原定於成立一家價值 70 億歐元的合資企業後成立的三家歐洲電池廠中的兩家,以節省一些開支。汽車電池公司 Company SE(由 Stellantis NV 和 TotalEnergies SE 共同擁有)已暫停在德國和意大利的電池生產,考慮轉向生產成本較低的電池,以應對電動汽車需求放緩。

「我們將按照我們所需要的速度建造電池工廠。」康林松說。「我們必須將資本配置與採用率相匹配。」

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也對電動汽車的轉型構成挑戰。歐盟將於本週正式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徵收臨時關稅,關稅最高將升至 48%。康林松表示,如果徵收關稅,梅賽德斯-吉利在中國的合資企業生產的 Smart 車型將在現有的 10% 關稅基礎上增加 20% 的關稅。

「當你像德國一樣幾十年來一直受益於開放市場時,引發貿易衝突是沒有意義的。」他說。「我們與合作伙伴吉利在中國生產 Smart,因此正在向歐洲大量進口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