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思潮》非洲政府領導是份危險的工作(嚴震生)

涉嫌刺殺海地總統摩依士的嫌犯在海地首都太子港被捕後,被重重摔在地上。(美聯社)

今年7月7日海地總統摩依士(Jovenel Moïse)在官邸遇刺,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在美國、歐盟、和美洲國家組織的協力斡旋下,應當由誰來接替過渡政府領導人的爭議總算平息,且整起事件在經過詳細調查後,逐漸明朗,相信真相很快就會釐清。

海地是拉丁美洲地區少數由非洲裔的黑奴及其後代所建立的國家,在摩依士遇刺後,非洲大陸也在同一個月內出現許多政治動盪不安的發展,令人憂心。西非的馬利軍事強人戈伊塔(Assimi Goita)7月27日參加一項伊斯蘭宗教活動時,在清真寺險遭行刺。一星期前,東南非的馬達加斯加政府才宣佈破獲一個想要暗殺該國總統拉喬利納(Andry Rajoelina)的密謀。此外,北非的突尼西亞總統薩伊德(Kais Saied)在7月25日突然宣佈,以憲法第八十條中有關「迫在眉睫的危機」(imminent danger)條款,將總理麥奇齊(Hichem Mechichi)解職、凍結國會三十天。另外,查德總統德比(Idriss Deby Itno)在4月的內戰剿匪行動中遇害後,沒有依憲法的規定就讓他的兒子卡卡(Mahamat“Kaka”Déby Itno)成爲過渡政府的領導人,因而引發政權正當性的爭議,及隨之而來的抗爭活動。

在這幾個政爭中,突尼西亞的發展特別受到國際媒體的關注,或許這和該國是茉莉花革命之後,唯一成功轉型爲民主體系的阿拉伯國家有關。馬利的戈伊塔總統曾在一年多前參與軍事政變、推翻民選的凱達(Ibrahim Boubacar Keita)、並在過渡政府中擔任副總統。今年5月,他又發動政變,罷黜自己推出的總統,取而代之成爲新的國家領導人,又在內閣的重要職位中安插了許多軍人。這樣一個具高度爭議的政治人物,會迎來刺殺他的行動,並不讓人意外。令人遺憾的是,這位行刺者在遭到逮捕後,於審訊期間忽然健康惡化,送醫不治,因此除了知道他是位教師,其他的資訊都不明朗,能否完全釐清真相,令人懷疑。

馬達加斯加的拉喬利納總統早年曾擔任該國首都Antananarivo的市長,2009年的一場政變中,拉瓦羅馬那納(Marc Ravalomanana)總統被迫下臺,而拉喬利納被推舉爲過渡政府的總統。他並沒有參加2014年的總統大選,但在4年後捲土重來,與宿敵拉瓦羅馬那納競選獲勝,當選總統。今年6月,馬國發生食物短缺的情形,導致上百萬居民面臨糧食安全的疑慮。

7月下旬,該國政府宣佈破獲一個意圖刺殺拉喬利納總統的陰謀。參與者包括一位法國人(馬國爲法國前殖民地)、兩位具法國與馬國雙重國籍,另外三位是本國人,六人中兩位曾在法國軍隊服役過。這樣的組合,與先前海地刺殺摩依士的嫌犯背景,不盡相同,但也有一些類似之處,就是有外國退役軍人介入,同時也包括雙重國籍者。

自1960脫離法國殖民統治獨立後,馬達加斯加長期經歷政治動亂:民衆抗爭、軍方倒戈、軍事政變、選舉爭議、政治領袖流亡海外等,就是該國的一個寫照。因此這回出現暗殺總統的圖謀,雖是首次,但也不令人意外。由於參與的六人都被逮捕,因此真相應當可以水落石出。

查德的卡卡有其殖民母國法國總統馬克宏(Emanuel Macron)的力挺,短期內或許還不需要擔心政治生命的延續,但若抗爭行動的規模擴大,他是否能夠在擔任過渡政府的軍事委員會領導人結束後,贏得一年半後的民主選舉,就很難說了。叛軍是否在奪去他父親德比生命後,食髓知味,企圖將卡卡除去,很值得觀察。

相較於這幾個國家的情形,突尼西亞總理麥奇齊因爲處理COVID-19疫情不利,加上該國經濟衰退、失業率節節升高、而引發民衆抗議,突然被總統解職,情況有所差異。雖然外界對薩伊德總統的憲法行動,有不同的解讀,認爲第八十條僅說明他有權採取必要措施,但事先仍應和總理及國會議長商量。薩伊德顯然沒有如此做。不過麥奇齊雖遭解職,至少不是生命遭到威脅,僅是政治鬥爭中的犧牲品,還算是幸運。

(作者爲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