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思潮》「哥布林」的網路語境轉移 網路終究是短憶的(詹宇翔)

去年「哥布林」因爲民進黨的metoo風波而火爆全網,如今卻又在各大社羣平臺消失得不見蹤影,甚至徹底轉變成其他意思,值得大家警惕與反思網路聲量的影響力。(圖/Goblin 維基百科)

近年來,「哥布林」一詞頻繁在網路世界出現,其內涵可說是變化萬千,且瞬息萬變。從最初的魔幻生物,到2023年在臺灣作爲批判綠營側翼和網軍抹黑造謠行徑的反制詞,再到2024年變成單身男女的自嘲詞。惟讓筆者驚訝的是,「哥布林」一詞在臺灣,從去年至今年的語境變換之巨大,彷彿網友們已經幾乎忘記,去年「哥布林」因爲民進黨的metoo風波而火爆全網,如今卻又在各大社羣平臺消失得不見蹤影,甚至徹底轉變成其他意思,值得大家警惕與反思網路聲量的影響力。

「哥布林」是指一種源自歐洲傳說中的奇幻生物。根據維基百科的描述,其形象是一種長相怪誕可怕、小型的類人生物,一般都有長長的尖耳、鷹鉤鼻和金魚眼;在近代的古典科幻作品,如《魔戒》或《哈利波特》中,也有對哥布林的描寫。除了長相恐怖,個性也往往較爲貪婪、卑劣和狡猾,但往往戰力不高,因此經常成羣結隊地出現來圍攻獵物,在像《薩爾達傳說》等知名電玩遊戲中,常作爲低等怪物供玩家刷等級而存在。而在日本輕小說《哥布林殺手》中,哥布林還有騷擾、強虜女性以繁衍後代的糟糕形象,整體形象可謂十分負面。

在2022年,「Goblin Mode」(哥布林模式)榮登牛津字典度代表字,意指「一種毫無歉意地自我放縱、懶惰、邋遢或貪婪的行爲,通常以一種拒絕社會規範或期望的方式呈現。」與傳統認爲哥布林作爲負面角色的印象不同,其勝出的理由有一種對主流文化的反抗想法,和想在這高壓急躁、虛僞做作的社會環境中喘息擺爛的自我解嘲。也讓哥布林這個詞越來越常進入大衆眼中。

而「哥布林」一詞近期在臺灣流行的開始,主要從去年民進黨一連串性醜聞事件,搭配時下的熱門動漫《哥布林殺手》裡描繪的哥布林性侵女性和個性卑劣的形象,以及哥布林綠色皮膚、習慣集體圍攻的種種巧合,從去年6月份左右開始,網友藉此開始嘲諷民進黨是哥布林巢穴,也製作大量哥布林爲主題的梗圖來反擊網路上爲數衆多的綠營支持者,也不時會被一些反對民進黨立場的政治人物拿來使用。以至於一時之間,「哥布林」在PTT、Facebook、Instagram、Threads、Dcard上被討厭民進黨的族羣廣泛使用,使用量更逼近「#塔綠班」和「#1450」。

對此感到不滿的泛綠網友們也開始了全面反擊,大量製作並散佈柯文哲照片跟哥布林形象的梗圖,「柯布林」之說也開始熱門起來。有網友認爲,綠營支持者針對哥布林的反應異常激烈,羣起而攻之,反而會讓外界覺得民進黨養網軍一說並非空穴來風,對民進黨支持者的觀感甚至可能有扣分的效果。

奇怪的是,到了今年,網路上關於「哥布林」這一關鍵詞的討論和語調都發生了巨大的轉彎。緣由其一是,自從人氣日本漫畫《吉伊卡哇》爆紅以來,漫畫中有着可愛形象的哥布林,讓網路世界對哥布林的印象瞬間改觀,開始喜歡上吉伊卡哇中圓滾滾形象的哥布林;其二是,今年3月份左右,在X上突然爆紅的一張帥氣哥布林自拍照繪圖,展現出一個綠色哥布林自以爲很帥的樣子,並被網友搭配上幻想會被帥哥或美女告白而脫單的白日夢文字,而變成網友自嘲自己的條件像哥布林一樣所以才找不到對象的自嘲迷因,被大量使用。然而真正令人感到驚訝的是,這些轉變都不是長時間緩慢過渡而來,而是斷崖式的風向轉變。

透過Facebook的貼文時間搜尋可以看出,搜尋「哥布林」這一關鍵字,選擇2023年出來的內容,幾乎全都是批評民進黨的政治性圖文,把哥布林喜歡成羣結隊、騷擾女性、智力低和無差別攻擊的特質,一大部分用於攻擊激進的綠營網軍側翼,也會被綠營用來攻擊小草或藍營支持者,另一大部分則用於攻擊對岸的小粉紅。若是選擇2024年的內容,則清一色全都是白日夢式的哥布林自嘲文、單身抱怨文章或迷因梗圖等,而且極爲熱門,甚至到了幾乎完全不見政治批判性質的圖文出現,而且也有部分網友注意到了這個現象而引發討論。然而,這些使用哥布林來跟激進綠營側翼對抗的文章或粉專並未消失,更是持續頻繁發文,但卻全都被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的哥布林迷因給洗板掉,難以進入大衆視野中。

綠營側翼長年在網路世界甚囂塵上,將絕大多數非綠支持者都打成中共同路人,直到去年的metoo事件重創幾位較爲活躍的深綠粉專和KOL之後,才催生出「哥布林」這一個新詞來反制他們。而活用哥布林這種生物的負面意涵,巧妙對照當前掌握大量媒體工具和網路發聲平臺的民進黨及其支持者們,對藍白和其他非綠陣營的惡意抹黑攻擊或造謠的行爲,又在黨內發生嚴重性騷擾事件,宛若「哥布林」一般,其可謂是近幾年來非綠陣營十分有創意的政治口號。然而,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哥布林」一詞卻又在網路世界被洗掉,其內涵更是被抽換成完全不相干的意義,甚至直接從貶義轉變成褒義(被部分族羣用於開自嘲玩笑而熱門),實在細思極恐。雖然無法做惡意推斷是否有人在進行流量操作,畢竟也沒有證據,但這無疑是給藍、白和其他非綠陣營一個很大的警訊:在網路世界的公共空間中,在野黨要想對執政黨進行有效的監督跟批判,就像用樹枝在沙灘上寫字一樣,浪潮一打來就消失得無影無蹤;而若是執政黨掌握這種網路世界浪潮的力量,則只會越來越少人能聽得見在野黨的吶喊。批評政府何時變得如此難如登天?

(作者爲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研究生、大九學堂二期學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