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思潮》谷愛凌一躍,玻璃心碎一地(楊渡)

相較於冷戰年代美國從世界各國挖角,谷愛凌算是低調的了,然而谷愛凌仍被西方媒體詢問了許多超出一個運動員該有的問題,包括了國籍、認同、價值等等。(圖/新華社)

冬季奧運對臺灣影響不大,原因是臺灣只有四個人蔘加。亞熱帶的臺灣氣候本不適合爲冬季雪地而舉辦的各種運動。連訓練場地也沒有。但臺灣卻爲了一個選手穿上大陸的制服而在網上大吵,甚至變成國族主義的吶喊喧囂。不僅臺灣,中美兩國也爲了谷愛凌而吵翻了天。

這當然印證了奧運往往變國族主義的戰場。特別是美國人對華裔的刻板印象,總是自私自利、家族忠誠高於國家、容易被利益勸誘等等。對谷愛凌的批評,就有一項是:爲什麼一個美國成長的孩子,會願意替破壞人權的中國效力?有人甚至以此要谷愛凌表態。而臺灣競速滑冰好手黃鬱婷,只是在臉書的個人視頻中,練習時穿上大陸選手練習時贈送的中國(大陸)隊服,就被高度政治化的解讀,甚至懷疑她的忠誠度。

不僅是美國人,中國大陸網民對代表美國滑冰奪得金牌的華裔選手陳巍,也一樣不客氣,說他「太白了」。當然,還有一些改變國籍、代表不同國家參賽的歐洲選手,但他們就沒有受到這麼多的關注。因爲,這樣的現象在歐洲國家很普遍,早就習以爲常。就像歐洲職業足球隊,幾乎網羅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足球「好腳」,效力的是球隊而不是國家一樣。國族在真正的競賽裡,其實是次要的,若不能奪冠,拿着再大的國旗都沒有用。

善於做商業計算的美國人還估計,谷愛凌奪一金一銀,人氣大漲後,至少可以得到一億美元的廣告代言費。所以用一種酸酸的口氣說:「難怪她要改投中國隊。」

然而,爲什麼沒有人質疑早年改投美國的各國選手,參加各種體育項目,以及各種代言的費用呢?反而,美國的宣傳總是強調,這是投奔自由。然後,在資本主義社會得到高報酬是應該的。以同樣的標準,谷愛凌投奔中國得到高報酬,又有什麼可訝異的?難道中國只能像美國所宣傳的:在高壓下訓練金牌選手,這樣才能被接受嗎?

事實上,在冷戰年代,轉投美國的選手非常多,美國也不惜從世界各國挖角,名爲「重金禮聘」,挖到了還要開記者會炫耀公佈。相較於此,谷愛凌算是低調的了。然而谷愛凌仍被西方媒體詢問了許多超出一個運動員該有的問題,包括了國籍、認同、價值等等,逼得她不得不逐一回答。

這不得不說是冬奧讓人遺憾的事。同樣是奧運,日本去年舉辦東京奧運就不曾出現這類問題。沒有人問奧運比賽中會不會吃到福島的輻射食物,更不曾有人逼問福島的核廢料如何處理,會不會影響全世界。照說生態問題關係全人類,跟人權問題一樣重要,爲什麼就不曾見到西方媒體有這樣的質問?

所以說,即使歐美國家雖然派選手參加冬奧,但骨子裡仍想到處找麻煩。一下子食物、一下子新疆人權,一下子烏克蘭影響,要言之,讓冬奧失去光彩,纔是西方媒體的宣傳目的。然而,這樣的言論最後只見證了:那見不得中國已經不是「東亞病夫」的現實。

冬奧尚未結束,體育最後仍要回歸賽場,世界排名仍在未定之天,然而,冬奧卻見證了,任何一個東亞國家要站起來,終究要靠自己的實力。谷愛凌金牌那一躍的剎那,讓人聽到玻璃心碎了一地。

(作者爲自由作家)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