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業虧損成問題 醫界人士:應擴大醫院自主經營空間

臺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範揚光攝)

健保署今公佈最新醫療院所財務報告,不少醫院都仰賴非醫務本業作爲主要收入來源。醫界人士指出,其實在2017年開始,許多醫院已面臨醫務本業的虧損,經營越來越難,設法提升醫院的收入已成當務之急,除加速推動健保制度改革外,也應擴大醫院自主經營空間,才能解決結構性問題。

臺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2020年19家醫學中心中,有6、7家的醫務本業都處於虧損狀態。從長期趨勢來看,許多醫療院所在2017年以前,醫務本業都有獲利,但隨着一例一休、住院醫師納入勞基法等政策推動,人事成本不斷上升,經營已越來越困難。面對醫療需求上升,健保點值不但無法1點1元,甚至過去浮動點值還曾低於0.8,對醫療院所的收入產生很大的影響。

洪子仁表示,醫療院所遭遇成本增加、收入減少的雙重夾擊,醫療設備的更新速度也減緩,過去用7年就得更新的設備可能得用到10年,數位轉型、人工智慧也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若轉型速度變慢,也會影響年輕人投入醫療行業的意願,這都是當前的隱憂。

「醫療院所的本質是提供醫療服務,不是靠業外的貼補」,洪子仁認爲,要扭轉醫療體系醫業本業長期盈餘向下趨勢,設法提升醫院的收入已成當務之急,衛福部正在規劃的健保保費制度改革,當然是必要且應該加速的政策。不過,健保保費提升,解決的是健保基金的財務,並沒有改變健保控制醫院預算的本質,唯有擴大醫院自主經營空間的才能解決這個結構性問題

洪子仁表示,醫院如同所有機構與企業,必須要取得一定的利潤,來進行中長期投資,提升經營體質、研發尖端醫療、培育未來人才、獎賞績效優良的員工,這些都是在醫院經營層次的結構,必須仰賴每年的經營獲利來支應,也是政府應該留給醫院的空間。

他認爲,醫院作爲全體國民健康的守護者,當然不應該存在暴利,也必須能夠讓底層財務困難的民衆能夠獲得基本的醫療照顧,但若醫院連續多年都無法獲利,而且不是個別醫療院所的單一現象,那麼,下一個27年健保體系所能夠提供的醫療品質,肯定是要江河日下,而全體國人都將是醫院虧損的受害者,這是不能忽視的強烈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