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 meat植物肉」比爾蓋茲也投資 5年股價跌逾9成⋯雀巢、聯合利華為何相繼投入?

圖/本報資料照片

【撰文/朱偉銓】

受全球通膨影響,消費者對高價食物肉產品需求下降

攤開Beyond Meat最新公佈的財報,由於受到全球高通膨環境影響,消費者對於價格較高的植物肉需求下滑,Beyond Meat的營收和去年同期相比,衰退了約18%至7560萬美元,但依然優於華爾街預期的7520萬美元,但若看到利潤部分,Beyond Meat這一季的淨損爲5,440萬美元,每股虧損爲0.84美元,低於華爾街預期的0.67美元。

其實在今年2月底時,Beyond Meat的創辦人暨執行長伊森·布朗(Ethan Brown)在法說電話會議上就表示,公司爲了讓營運更有效率,2024年將啓動成本控管計劃,包括控制行銷預算、裁員、停產Beyond Meat植物肉乾等,預估2024年毛利率可達中至高十位數(mid to high teens,17%~20%),遠優於2023年毛利率爲負24.1%,也預計Beyond Meat在2024 年的營運預算將至少削減 7000 萬美元。

過去受到市場大咖看好投資

植物肉,又稱素肉,是一種以植物性原料製成的仿肉食品,常見的植物肉原料包括黃豆、碗豆、蠶豆等豆類,經過食品加工技術,使其外觀、口感、味道都與真肉相似,爲素食者提供了新的飲食選擇。

過去Beyond Meat曾被許多知名人士看好,吸引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以及矽谷知名創投凱鵬華盈(Kleiner Perkins)的投資,比爾蓋茲過去更在食用植物肉後表示:「我無法分辨Beyond Meat的無雞肉產品跟真雞肉有何差別」。

知名大廠紛紛加入植物肉競爭大戰

但近年Beyond Meat遇到更多競爭對手崛起,如雀巢(Nestlé)、聯合利華(Unilever)等傳統大廠都紛紛投入植物肉的開發, 而Beyond Meat的最大競爭對手不可能食品(Impossible Foods),在2021年時也被Google Ventures及新加坡淡馬錫控股等市場大咖投資,讓Beyond Meat在經營上更加艱辛。

受通膨影響,消費者對高價食品的接受度下降,此類植物肉產品更是首當其衝,Beyond Meat植物肉雖然標榜健康,但其高度加工的特性也引發消費者質疑,爲重振聲勢,Beyond Meat宣佈改良招牌商品Beyond Burger漢堡排,將椰子油改爲酪梨油,大幅降低飽和脂肪含量,希望能找回更多的消費者信心。

全球吃素人口僅5%,未來仍有高度成長潛力

對於植物肉的未來走勢,臺灣新食成總經理詹金表示,全世界目前吃素的人口約爲5%,所以在成長動能上還是具有相當的潛力,如何說服剩下95%的人願意來吃植物肉,是植物肉產品未來要努力拓展的方向。

臺灣大成集團近年也嗅到這股植物肉風潮,但大成集團總經理韓芳豪表示,大成植物肉目前在臺灣市場的年營收約爲新臺幣1億元,雖然起步尚早,但隨着消費者對健康飲食的意識擡頭,以及植物性蛋白質原料價格下降,預期未來市場成長潛力可觀,大成也積極佈局海外市場,包括歐美、中東等地區,其中歐洲市場的成長速度更勝北美。

Beyond Meat積極拓展歐洲版圖

對照Beyond Meat這邊,伊森·布朗也表示,許多速食業者如麥當勞、必勝客以及星巴克,都開始販售Beyond Meat的產品,Beyond Meat也持續拓展在歐洲的業務版圖,在2024年將會更積極地打入英國和德國市場。

雖然競爭非常激烈,但Beyond Meat的財務長庫圖雅(Lubi Kutua)補充表示,對公司的成長持樂觀態度,未來Beyond Meat的目標是透過提高價格、改善營運和內部化生產來擴大其毛利率。

但這場植物肉素食大戰,隨着市場內有更多玩家加入,Beyond Meat的未來發展將受到最嚴苛的考驗。

本文授權自今週刊,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婚宴集團御頂慘虧5年,前臺鋼大將卻低接吃下…過往重整戰功不斷,「餐飲門外漢」這次如何贏?

形容臺灣「喧鬧式民主、立委動粗的難看場面...」國會大亂鬥登多家外媒:賴政府上任恐更多動盪

國會改革五法懶人包/立院大亂鬥到底吵什麼?法案內容、黨派立場、藍綠白攻防重點一次看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週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