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王傳福:智能不只是座艙和智駕,而是整車智能

年銷量超過300萬輛的比亞迪,不僅蟬聯了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也成爲中國汽車工業70年以來,首個進入全球銷量前10的中國汽車品牌。

它的市場節奏牽動全行業,出海佈局輻射六大洲70多個國家,產業模式成爲行業的風向標。這家新能源車巨頭未來將走向何處,戰略思考是什麼,都成爲行業的關注重心。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夢想日發言

而在1月16日的比亞迪夢想日上,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的一番發言,幾乎描繪了這家公司未來5-10年的戰略形態。

“上半年電動化,下半場智能化”。這是王傳福早年前對新能源汽車格局演變的一句箴言,如今已經成爲行業共識。

毫無疑問,比亞迪在“上半場電動化”的競爭中,已經脫穎而出。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發言:2023年比亞迪的銷量超過了300萬臺,同比增長超過60%,同樣在去年;比亞迪出口汽車24.3萬臺,同比增長了337%,成爲新能源汽車出口量最多的中國品牌,他們的第一支出海船隊命名爲“開拓者”,已經駛向歐洲。

比亞迪電動化的制勝優勢,源自前瞻性的新能源產業佈局和長達20餘年的行業積累。但是在進入“下半場智能化”的角逐中,比亞迪則似乎不再具有獨有話語權。

特斯拉和國內的一衆新造車公司,早已通過自研自制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搶過“智能化”大旗。

尤其在2023年,智能駕駛的開城大戰更成爲行業的一出大戲。而比亞迪卻聲量漸微,其城區智能駕駛領航功能至今未落地。外界對比亞迪“智能化”掉隊的擔憂,情緒漸濃。

對此,王傳福也在發言中明確表示:比亞迪非常重視智能駕駛,構建了一套全棧自研的智能駕駛研發體系,整個自駕團隊共有4000多名工程師,其中有1000多人負責算法和硬件服務,還有3000多人負責軟件部分。在智能駕駛領域裡面,無論是團隊的規模,還是研發的能力,都穩居全球第一梯隊。

而之所以比亞迪沒有去拼搶“智能駕駛”的先發聲量,是因爲比亞迪要做出“以安全爲核心的智能駕駛”,“所以我們寧可走的穩一些,也要推出最安全最可靠的智能化產品。”

而進入2024年,比亞迪將在智能駕駛領域發力,推出10餘款配備激光雷達的高階智能駕駛車型。未來,比亞迪也計劃在20萬元以上的車型提供高階智能駕駛的選裝服務,30萬以上的車型全面標配。

當然,造車30餘年的王傳福,對汽車智能的理解已經不限於“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而是智能和電動融合的“整車智能”。

比亞迪的整車智能

“我們認爲智能化不只是智艙、智駕,智電融合的整車智能,纔是智能化發展的正確方向。”王傳福放言。

2023年,比亞迪推出了“易四方” “雲輦”等重磅技術,這些都是電動化和智能化融合的產物,真正打通了車輛的感知、決策、執行。

目前比亞迪已經推出自主研發的整車智能構架“璇璣”。而圍繞整車智能,比亞迪未來還將投入1000億元鉅額資金。

王傳福認爲,要實現整車智能,必須站在企業戰略層面進行佈局,做到全棧資源垂直整合,才能讓所有的系統聯動融合,“而這一點,現在只有比亞迪能做到。”

以下是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發言實錄,略經編輯:

歡迎大家來到比亞迪夢想日!

比亞迪是一家以夢想而生的企業。我還記得在2004年的北京車展上,比亞迪推出了ET純電動概念車。當時我們提出了用4個電機獨立控制4個輪子,讓車輛實現原地掉頭的大膽的想法。這是我們20年前對未來電動車技術發展的構想。

2023年,全球首個量產的4個獨立電機控制技術“易四方”和大家見面了,並搭載在仰望首款車型U8上。

隨着U8和方程豹5的交付,我們真正形成了能滿足不同客戶全場景需求的多品牌矩陣,並且在過去一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2023年比亞迪的銷量超過了300萬臺,同比增長超過60%。我們不僅蟬聯了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也成爲中國汽車工業70年以來,首個進入全球銷量前10的中國汽車品牌。同樣在去年,比亞迪出口汽車24.3萬臺,同比增長了337%,成爲新能源汽車出口量最多的中國品牌。

在全球六大洲70多個國家,400多個城市都能看到比亞迪汽車。我們的工廠也開到世界各地,泰國工廠、巴西工廠、匈牙利工廠都在建設中。不僅如此,我們自己的船隊也陸續到位,首個命名爲“開拓者一號”,已經滿載駛向歐洲。未來比亞迪將走進更多的國家和地區。

在出口方面還有一些表現同樣亮眼的品牌,比如像上汽、奇瑞,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第一次超過了日本,成爲全球汽車出口的第一大國。我相信隨着中國汽車國際化進程的加快,必將誕生一批令人尊敬的世界級的品牌。

能源問題長期困擾人類的發展。再過兩個世紀,地球上的化石能源將消耗殆盡。據預測,煤還能用200年,石油只能用50年。長遠看,所有的問題都指向一個答案,那就是新能源。

比亞迪是一家全球領先的新能源科技企業,早在2008年,我們就完成了從能源的獲取,存儲到應用的全產業鏈的佈局。2016年,我們提出爲全球降溫1℃的願景,朝着綠色夢想的堅定前行。

因此,比亞迪打造了“7+4+2”的綠色大交通體系。

7是代表七大常規領域,私家車、城市公交、出租車、道路客運、城市商品物流車、城市建築物流車,還有環衛車。4是代表特殊領域,比如倉儲、港口、礦山、機場。2是代表兩大軌道交通,即雲巴與雲軌,這一佈局覆蓋了各種主要的交通場景,用更優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助力人類綠色出行。

這段時間,關於智能化的討論越來越多。比亞迪在行業最早提出了“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現在已經成爲行業共識。

上半場電動化,比亞迪起步最早,2006年就研發出純電動轎車F3,2008年推出全球首款插電混動車型F3DM,2015年推出了800伏高壓平臺,2020年更推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刀片電池。

電動化是新能源汽車技術的基礎,要想真正做好智能汽車,不是敲敲打代碼就行。跟造房子一個道理,如果沒有電動化的堅實基礎,智能化就是危房,一推就倒。

下半場智能化,比亞迪也是最早佈局,我們打造了當時行業唯一一個100%兼容手機生態的智能網聯繫統Dilink。

在自動駕駛方面,智能駕駛和無人駕駛經常被混爲一談,實際上他們是兩回事,完全不一樣。我們以前曾經講過,無人駕駛是忽悠,是因爲現階段,無人駕駛無論從法律法規還是技術的成熟度,都不具備落地的條件。

比亞迪最早提出“安全是電動車最大的豪華”,近兩年在汽車行業被多次引用,也成爲行業的共識。我認爲在智能化的時代更是如此。所以我們寧可走的穩一些,也要推出最安全最可靠的智能化產品。

比亞迪非常重視智能駕駛,構建了一套全棧自研的智能駕駛研發體系,整個自駕團隊共有4000多名工程師,其中有1000多人負責算法和硬件服務,還有3000多人負責軟件部分。在智能駕駛領域裡面,無論是團隊的規模,還是研發的能力,都穩居全球第一梯隊。

根據最新的統計,比亞迪L2的智能駕駛搭載量已經突破了260臺,2023年,比亞迪已售車型的智駕系統搭載率超過了57%。

2024年,比亞迪將推出10餘款搭載激光雷達的高階智能駕駛車型。未來,我們計劃在20萬元以上的車型提供高階智能駕駛的選裝服務,30萬以上的車型全面標配,用更好的技術,更具有競爭力的成本。

比亞迪在智駕領域領先的同時,也非常關注智能化的發展方向。我們認爲智能化不只是智艙、智駕,智電融合的整車智能,纔是智能化發展的正確方向。

我們去年發佈了“易四方” “雲輦”等重磅技術,這些技術都是電動化和智能化融合的產物,真正打通了車輛的感知、決策、執行。

要實現整車智能,必須站在企業戰略層面佈局,要做到全棧資源垂直整合,才能讓所有的系統聯動融合。

這一點,現在只有比亞迪能做到。如果如果一臺車動力系統是買來的,底盤系統也是買來的,智能系統還是買來的,連順暢的交流都做不到,那他怎麼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智電融合、整車智能。

我們自主研發的智能化構架“璇璣”,讓汽車擁有智能化的大腦,聯動神經網絡,打通了系統壁壘,實行了電動化和智能化的融合。“璇璣”架構也是首個智電融合的智能化構架,有了璇璣架構後,整車就像一個高級智慧的生命體,提供了一個安全高效的系統交互。

同時我們也積極擁抱AI技術。AI當前的發展速度是前所未有的,未來人工智能將覆蓋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AI的強大之處在於持續的學習,不斷的進化,這種能力離不開大量的數據和高效率的自研。

在AI的加持下,智能汽車的感知、決策、執行等各方面都會有質的突破。比亞迪首創的多模態的大模型,賦予整車智能可持續進化的能力。

基於垂直整合的優勢,比亞迪通過智能化的構架,打通電動化和智能化的各個板塊,產生1+1>2的效果。這就是由比亞迪率先定義並引領的整車智能戰略。

比亞迪將投入1000個億,沿着整車智能的技術路線引領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帶來更多行業領先的技術成果,加速汽車工業的變革。

世界的發展的驅動力是科技進步,科技進步離不開心懷夢想的工程師,他們用技術改變世界,推動着歷史的車輪不斷向前。

支撐比亞迪在追夢路上不斷前行,是我們強大的工程師團隊。30年前,我是比亞迪第一名工程師,當時整個團隊只有20幾個人,今天的比亞迪擁有11大研究院,9萬多名工程師,是世界上研發人員最多的車企。

在全體工程師的努力下,比亞迪累計申請專利4.5萬項。但真正讓我們強大的不只是規模,更重要的是工程師對夢想的執着,最強大的研發能力就是腳踏實地,無論走多遠,我們工程師對技術的追求始終不變。

在研發“易四方”時,我們提出通過四電機獨立控制來降低高速爆胎的危險。第一次測試時,可想而知有很大的風險。但是由於許多工程師自告奮勇,如果沒人上,這個技術永遠成不了。

那一瞬間我又彷彿回到了30年前租來的小房子,當時沒有好設備,工藝也是在摸索,就這二十幾個人,所有人都親自動手。在我們的眼裡只有技術,我們用30年的時間,從租來的廠房起,做到了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車企業。

這樣的故事還發生在我們許多工程師身上,他們以推動技術革新爲使命,始終堅持用技術去改變世界,沒有這樣的工程師文化,就不會有今天的比亞迪。

世界需要夢想,實現夢想需要腳踏實地的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