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報‧告-臺灣與危險的距離

最近「臺灣」在全球政治輿論學術圈成爲火熱關鍵字,除了晶片缺貨迫使歐美大國政府紛紛向臺灣求援之外,在世界衛生大會(WHA)召開前夕,全球各地涌現呼籲WHO讓臺灣與會的聲浪,甚至G7外長會議還爲臺灣參與WHA發聲。

此外,臺海的緊張局勢也吸引國際媒體的注意,知名的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就在最近一期的封面故事,下標臺灣是「地球最危險的地方」。與此同時,美國知名中國專家葛拉瑟(Charles Glaser)投稿權威期刊外交事務」,重提「棄臺論」,認爲臺灣只是美國的次要利益建議拜登政府調整親臺政策,也引發學界的激烈辯論

臺灣是否是「地球最危險的地方」?經濟學人在全球財經界和媒體界具有重量級地位,用如此聳動標題自然引起高度關注。經濟學人主要有兩個觀點,其一是中國軍力崛起,在中美摩擦擴大之際,臺灣的戰略地位很可能引爆強權戰爭甚至擴及世界;其二,臺灣擁有全球最強的晶圓代工實力,被各大經濟強權所倚重,一旦臺海發生戰事,將使全球科技倒退十年。

事實上,經濟學人的報導內容對臺讀者並無太大新意文中提到的重點多是臺灣媒體和讀者已經熟知的情況,例如中共對臺的文攻武嚇、中美對抗升高,以及臺灣晶圓代工的實力有多強等等。

但這些情況是否會讓臺灣陷入「最危險」境地坦白說,中共軍機航母軍艦臺灣海峽頻頻進出演習,美軍也不斷現身在臺灣周邊海空域,確實讓臺海局勢較往常緊張,但要到爆發戰爭的臨界點仍有一大距離

這點或可以從推特的迴應文章看出。在經濟學人報導刊出後,許多在臺灣的外國人紛紛在文章後留言迴應,有趣的是,他們談的不是臺灣處境有多危險,而是貼出「在地球最危險的地方『看日出』」、「在地球最危險的地方『逛街』、『喝咖啡』」等圖文,大搞反差。

當然也有人正經地說,相對臺灣的現況,現在最危險的地方應該是疫情最嚴重的印度槍枝氾濫的美國,或者內戰經年的某非洲國家等等,反映出許多老外對臺灣安全的信心,以及對該報導標題的不予苟同。

不過筆者認爲,臺灣還是應該戰戰兢兢的態度來看待這篇報導。經濟學人是全球知名媒體,這篇報導勢必讓各國更加關注臺海議題,而更多人緊盯的臺海局勢,也會讓涉入臺海議題的各方更加剋制,使局勢不致擦槍走火。

而對臺灣來說,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報導再次提醒臺灣應該對國際政治和臺海局勢保持高度警戒關心,不要因爲習以爲常而鬆懈。畢竟「天助自助者」,臺灣唯有將自己準備好,才能在列強環伺之下贏得更多的揮灑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