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過分的放大重型獵鷹的成功 芯級火箭回收失敗了

美國太空探索”(SpaceX)公司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北京時間2月7日發佈的社交媒體消息宣告,該公司研製的“重型獵鷹”運載火箭從卡納維拉爾角肯尼迪航天中心試射成功,其載荷,一輛紅色特斯拉跑車已經進入軌道,2個助推器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場着陸成功。芯級火箭按計劃接近大西洋上的無人海上平臺試圖着陸,但因爲出現故障墜海,回收失敗。這是這種重型運載火箭的首次發射成功。

“重型獵鷹”的起飛重量和“太空探索”公司宣告該火箭的最大載荷是當代可用的火箭中最大的,超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製的“長征5號”火箭。不過,與美國NASA正在研製的SLS火箭(計劃2019年首發),或者中國計劃中2030年首發的“長征9號”這樣可以單發實現載人登月的大型火箭相比,它仍遜色一籌。

“重型獵鷹”火箭首發成功

重型獵鷹飛行與回收過程動圖

美國《大西洋》雜誌網站發表的文章《埃隆·馬斯克巨型火箭的首次歷史性成功》,介紹了“重型獵鷹”發射前後的背景故事,下面翻譯如下:

7年前,在華盛頓的一個會議室裡,“重型獵鷹”的模型首次公開,當時只有一些記者,還有幾張空椅子見證了這一刻。而本週二,這枚“太空探索”公司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夢想中的火箭如今已經成了230英尺高的龐然大物,矗立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臺上,這個發射臺,也曾是人類首次遠征月球的“土星5”號火箭曾經矗立的地方。估計有10萬人專門來到這裡,等待着“重型獵鷹”啓航出發,升入天空的一刻。

下午大約3:45,27臺火箭發動機咆哮着啓動,濃厚的白色煙霧從發射臺底部涌出。幾秒種後,火箭升空,把佛羅里達藍色的天空甩在身後。與火箭一起升空的,還有一輛“櫻桃紅”色的特斯拉跑車,駕駛座上還有一個穿着“太空探索”公司宇航服的“太空人”。

這是一個完美的火箭發射日。

太空中的特斯拉跑車傳回的照片

“重型獵鷹”從卡角升空

在重型獵鷹離開發射臺,抵達地球大氣層上層,火箭的助推器分離。經過一系列複雜的機動——“太空探索”公司在這方面已經非常熟練,兩側的助推器改變軌道,在起飛10分鐘後開始返回地球,回到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的着陸區。“太空探索”公司計劃讓芯級火箭在大西洋上的無人船上着陸,不過目前尚不能確認芯級火箭着陸的情況是否良好。

那輛特斯拉跑車,已經進入軌道。馬斯克發出了車上攝像頭所拍攝的畫面

“重型獵鷹”火箭的首飛,恢復了美國多年前就已經失去的一種能力。2011年,最後一次航天飛機發射之後,美國就失去了將最重型載荷送入地球軌道的能力,30年來,航天飛機一直扮演着這個角色。而在那之前,則是“土星5號”火箭,當年NASA就是用它將宇航員送上了月球。

2018年,是NASA成立60週年,美國政府至少在一段時間內,將退出重型火箭領域。這個領域,至少在一段時間內——在美國曆史上史無前例——落到了商業火箭公司頭上。

攝像機傳回軌道上特斯拉轎車裡的畫面,可見在儀表盤邊上,寫上了著名科幻小說《銀河漫遊指南》中的名句:“別驚慌”

從畫面中可以看到地球景象

NASA目前正在製造自己的重型運載火箭,這就是“太空發射系統”(SLS),它的載荷性能將大大超越“重型獵鷹”,並計劃用於“重返月球”項目。但是SLS火箭的發射計劃要等到2019年底,而且可能繼續推遲,所以,至少在一段時間內,“太空探索”公司將保持“美國最大火箭”的紀錄。

在發射前一天,馬斯克說,他沒有感到緊張。

“關於這次發射,我覺得奇怪的一點是,通常來說,發射前一天我會感覺超級大的壓力。”馬斯克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對電視記者說:“但這次,我沒有。也許是個糟糕的跡象,我不清楚。但我現在感到很有信心和快樂,事實上。我真的期望這次發射按計劃成功。我已經做了所有能做的事。我確信,我們已經盡了最大可能提高這次發射的成功率。”

“重型獵鷹”的首飛意味着這種火箭成爲現有最強大的火箭,其載荷超越了與之最接近的競爭者——聯合發射聯盟(ULA)的”德爾塔IV”火箭。未來,這種火箭將可以攜帶更多的載荷,超過“土星5”之外的任何美國火箭。發射價格每次估計爲9000萬美元,“重型獵鷹”也將成爲所有商業公司和NASA製造的火箭當中最便宜的。“德爾塔”IV火箭的每次發射價格高達4億美元,而SLS火箭,也是一種一次性火箭,每次發射價格要高達10億美元。

這次發射也創造了另一個記錄,這是“太空探索”公司首次以如此複雜的方式實現回收火箭。

馬斯克公佈了一張圖片,顯示回收過程。

此次火箭複雜的回收過程

2枚助推器返回卡角基地着陸成功

目前,火箭上面級已經和芯級助推器成功分離,它帶着紅色的特斯拉跑車繼續飛行。上面級將在地球軌道停留6小時,然後點燃發動機,並將特斯拉跑車送入地球和火星之間的軌道。馬斯克之前說要將跑車送到火星就是這個意思。

“我不擔心這輛車,”馬斯克週一說:“它會很好的。”

馬斯克說,他預計這輛跑車將在軌道上漂流上億年。“最後,他會極端的接近火星,”他說“有那麼一點點的機會,它可能落到火星上。及其渺茫的希望。”

很多人,包括馬斯克自己,認爲“重型獵鷹”火箭的發射可能會在離開地球的過程中變成絢爛的火焰。馬斯克週一對記者說,如果“重型獵鷹”真的爆炸,他希望火箭至少飛的足夠遠,不要炸壞了具有歷史意義的發射臺,那樣會需要花費很多資金和幾個月時間來修理。

“太空探索”公司現在春風得意,2017年,他們創紀錄實現了一年18次發射,使用較小的“獵鷹9號”火箭。該公司的失敗,包括2015和2016年火箭爆炸並炸燬發射臺的事件似乎已經被拋在身後。目前,該公司正在研製一種更大型火箭發動機,馬斯克稱之爲BFR(觀察者網注:“大型獵鷹火箭”——不過這個詞明顯是模仿遊戲《毀滅戰士》裡的“BFG”,“大他媽的槍”)之前,他們把BFR叫做“行星運輸系統”,馬斯克表示,BFR的研製“正在快速進行”。

自上世紀60年代,土星5號火箭將阿波羅飛船送到月球,人們認爲,除了國家宇航機構外,應該有人開始發射些什麼——不管是通信衛星、還是人員,或者電動汽車——但這似乎是不可能的,沒有人對這個主意感興趣。在一段短時間內——在過去幾年裡,實際上——“太空探索公司”不僅把這變成了現實,而且變成了一種常規。

“很多人認爲我們做不到——很多人,真的。”馬斯克在2008年說,當時“太空探索”公司的“獵鷹1號”火箭在連續3次失敗後,成爲世界上第一枚成功發射的私營公司製造的運載火箭。“這通常是國家的事,而不是公司的業務。”

十年後,進入軌道越來越多的成爲一件公司的業務。

最新消息:據美媒報道,該火箭芯級回收失敗,雖然該火箭成功接近回收平臺,但因爲用於減速回收的發動機未能點燃,最後火箭以300英里/小時左右的速度(約480公里/小時)墜入海中,回收失敗。

SLS火箭要到2019年才能首發,噱頭似乎也不如“重型獵鷹”

雖然今天是“太空探索”粉絲們的節日,但不要忘記,當年的航天飛機,何其風光?航天永遠是充滿風險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