併購重組市場“春意暖” 項目數量質量雙提升

證券時報記者 程丹

政策暖風頻吹,併購重組迎來回暖。據統計,截至4月8日,年內已有超80家公司更新披露重大資產重組情況,遠超去年同期。從併購方向來看,以橫向整合、行業整合、多元化戰略等爲目的進行產業擴張整合成爲主流。

一名券商併購重組業務負責人表示,隨着IPO監管趨嚴,一些企業轉道併購重組賽道,市場併購意願明顯增強。監管在提高對重組估值包容性,提升併購重組政策支持的同時,也對概念炒作、借殼上市等行爲進行打擊,在政策積極鼓勵下,可以預料,A股市場併購重組需求會不斷增加,併購質量也將不斷提高。

併購標誌性案例涌現

產業併購已成爲市場主流,行業龍頭併購優勢進一步凸顯,涌現了不少標誌性案例。

新天藥業近期發佈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預案,擬購買董大倫、董竹、海南乾耀等88名股東持有的上海匯倫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倫醫藥”)85.12%股權。交易完成後,匯倫醫藥將成爲新天藥業的全資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匯倫醫藥籌備IPO多年,轉道“併購”激勵了重組市場。新天藥業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後,上市公司將進一步豐富公司專科領域的產品管線,完善產品矩陣,爲患者提供更全面的用藥選擇,進而提高上市公司在主打藥品領域的市場覆蓋率與影響力。

這是今年以來併購市場的一個縮影。據統計,截至4月8日,今年已有超80家公司更新披露重大資產重組情況,遠超去年同期。其中,以產業爲目的的重組佔比近七成。

從行業來看,醫藥行業、電子新興產業是併購重組的主力軍。除了上述新天藥業收購匯倫醫藥外,華潤雙鶴收購華潤紫竹、中國通用集團併購整合重藥控股、邁瑞醫療收購惠泰醫療等大型交易案例,北陸藥業、賽託生物、新諾威等公司拋出交易方案,併購市場迎來一輪小高潮。安孚科技也因併購安孚能源、普源精電擬收購耐數電子100%股權加碼主業、*ST金時收購青島展誠科技有限公司控股權等獲得了市場的追捧。

從企業類型上看,國有企業併購更具主導權。如四川省國資委旗下的蜀道裝備2月6日晚公告稱,公司正在籌劃以現金方式購買雅海能源股權,並取得後者控股權。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認爲,上市公司開展併購重組可補足公司產業鏈、延伸上下游產業,不斷促進主營業務與新興科學技術手段、業務模式、應用場景等的融合,促進業務轉型升級,上市公司需更加重視潛在的標的公司與自身業務的協同效應,以實現雙方優勢互補。

券業併購重組預期升溫

近日,4家券商股權受讓事項引發業內關注。

長江證券發佈公告稱,湖北省國資委旗下長江產業集團與公司股東湖北能源、三峽資本簽署《股份轉讓協議》,長江產業集團擬通過協議轉讓方式以8.2元/股的價格分別受讓湖北能源、三峽資本持有的上市公司約5.3億股和約3.33億股股份。待本次轉讓經審批通過並完成股份過戶後,長江產業集團將成爲長江證券第一大股東。

浙商證券發佈公告,擬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受讓重慶信託等5家轉讓方合計持有的11.16億股國都證券股份,佔國都證券股份總數的19.1454%。本次受讓成功後,浙商證券將成爲國都證券的第一大股東。

錦龍股份公告稱,公司與東莞金控資本就金控資本有意收購公司持有的東莞證券3億股股份(佔東莞證券總股本的20%)事宜達成了初步意向,並簽訂了無約束力的交易備忘錄。若此次金控資本能夠成功受讓東莞證券股權,那麼其將取代錦龍股份成爲東莞證券第一大股東。

東北證券公告,目前公司的第一大股東亞泰集團公告擬出售所持公司29.81%的股份,而這將引發東北證券第一大股東的變更。

申萬非銀團隊認爲,從嚴監管背景下,監管層對於券商功能性、專業性和合規性要求更高,當前證券行業併購重組內外部環境已基本具備,內生驅動和政策導向雙重作用下券商間併購整合或將提速。券商的併購重組有助於解決同業競爭、區域特色券商做大做強訴求,包括了國資整合民營券商,同一實際控制人旗下券商整合的可能性。

併購數量和質量並重

市場普遍認爲,在強化監管、防範風險的背景下,預計2024年A股併購重組市場在穩健前行的同時,有望扭轉近年遇冷趨勢,產業併購實現復甦。

監管部門多次表態支持上市公司通過市場化併購重組等方式做優做強。2月5日,中國證監會上市司召開座談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總體看,併購重組市場化改革取得了積極成效,產業併購漸成市場主流,一大批上市公司通過併購重組實現提質增效、做優做強。3月15日,證監會發布《關於加強上市公司監管的意見(試行)》,稱要多措並舉活躍併購重組市場,引導交易各方在市場化協商基礎上合理確定交易作價,支持上市公司之間吸收合併。優化重組“小額快速”審覈機制,研究對優質大市值公司重組快速審覈。

多家券商也在併購業務上招兵買馬,在尋找優質標的、探求新的業務增長點上下大力氣。上述券商併購重組業務負責人表示,符合國家戰略、鼓勵科技創新的產業併購,將成爲併購主旋律,這也是此前各家券商的重點關注方向,當前各家券商發力併購,挖掘產業鏈上下游機會。

該人士指出,在鼓勵併購重組的同時,監管部門也在防範可能出現的亂象,從嚴監管“借殼上市”和盲目跨界併購,堅決打擊“炒殼”行爲,這幾年借殼上市案例很少,優勝劣汰機制持續強化,併購市場質量提升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