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T施打順序轉彎 游盈隆批英系立委出餿主意 搶救年輕人支持度

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表示,首批BNT疫苗到貨後,本優先提供12至18歲學生造冊施打,但在英系和正國會立委要求,硬把18歲至22歲年輕族羣納入優先施打名單中。圖爲英系立委陳明文日前在臉書主張應讓18-20歲的年輕朋友也能同步優先預約接種,僅爲示意圖。(圖片摘自陳明文臉書)

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表示,首批BNT疫苗到貨後,本優先提供12至18歲學生造冊施打,但在英系和正國會立委要求,硬把18歲至22歲年輕族羣納入優先施打名單中。對此,臺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痛批,蔡政府在英系立委起鬨下,改變原定疫苗施打順序,就是一個最壞的例子,「這些立委提出餿主意還不打緊,只是顯示這些立委的道德水平差」,但政府疫苗政策卻朝令夕改、失信於民,點燃民間熊熊的怒火。

游盈隆今(2日)在臉書發文表示,BNT疫苗今晨運抵桃園國際機場,這批疫苗在民間企業和宗教團體主動倡議,政府迫於形勢下同意,千辛萬苦,終於遠渡重洋,到了臺灣,但政府對這批珍貴疫苗的運用,卻朝令夕改、決策反覆、失信於民,點燃民間熊熊的怒火。

對於疫苗施打優先順序,游盈隆認爲,攸關全民生命、健康、福祉的重大事情,文明世界的標準基本上就是在考量可能染疫的風險前提下,依據「普遍原則」、「平等原則」施打,儘量讓全民在機會均等的原則下儘快施打疫苗。

游盈隆指出,蔡政府疫苗施打優先順序,一開始分十一類,現在分十類,怎麼分的?人民一開始其實都接受,沒什麼意見,但當疫情嚴重時,人們自然而然就開始注意到疫苗施打優先順序問題。醫護人員因爲在防疫最前線,應優先施打疫苗,這是全民的共識,也是舉世的共識,但醫護人員之外,誰該先施打?就見仁見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不容易有共識。最忌諱的就是主政者亂無章法爲所欲爲。

游盈隆批,蔡政府疫情指揮中心在十來位英系立委起鬨下,改變原定疫苗施打順序,就是一個最壞的例子,這些立委提出餿主意還不打緊,只是顯示這些立委的道德水平差,但疫情指揮中心承受不住壓力,漫無標準,說改就改,把疫苗當成自己私有的財物,想給誰就給誰,社會大衆能信服、能接受嗎?游盈隆直言,若把疫苗當成收買特定族羣的手段,意圖挽回流失中的民意支持,必將適得其反,引起公憤,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