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越瘋,年輕人越愛?
或許你還記得今年上半年霸榜熱搜的甘肅天水麻辣燙。
那一碗紅彤彤油亮亮的麻辣燙勾起無數網友的饞蟲,一夜之間,所有人都“有點事,去甘肅一趟”。
最近,這碗“麻辣燙”在甘肅博物館裡轟轟烈烈地煮起來了:
△來源:小紅書@小南是我呀
遠看鍋具菜品一應俱全,近看才發現原來全是毛絨玩具。
這真的不是我們小時候玩的過家家嗎?!
離了甘肅博物館,誰還把我當小孩。
“白菜、蟹棒、年糕、西蘭花、香菇、丸子,您的菜幫您燙一下。”只見工作人員橡膠手套、餐飲口罩全副武裝,一邊拿着夾子往巨大的毛絨鍋裡夾毛絨玩具,一邊報上菜品名字。
△來源:小紅書@四筒嘚吧嘚
在蓋上鍋蓋之後,還會貼心地詢問口感和辣度。
口感脆一點就少燙一會兒,軟爛就多燙一會兒。辣度更是分爲了不辣、微辣、中辣、唏不辣(特別辣)四種。
正宗甘肅麻辣燙的製作工序也是一道不少,菜品燙好出鍋以後,工作人員還會給菜品撒上“調料”。
雖然全程都是無實物表演,但這一整套操作下來卻行雲流水。
有人說:沒有極強的信念感進行不了麻辣燙交易,買賣雙方都是。
但這一把假的麻辣燙,卻真“饞”到了手機前的網友。
有人種草了麻辣燙文創,在評論區求價格和地址。
有人非常認可甘肅博物館的精神狀態,甚至愈演愈烈。
也有人瞄上了煮麻辣燙這份工作,“這份脫褲子放屁的工作下次能不能請我去,我能免費幹”。
甚至還有人不滿足於麻辣燙菜品,轉眼盯上了煮麻辣燙的鍋。
有些行動派已經把鍋端走了:
△來源:小紅書@息寒
一時之間,麻辣燙文創的熱度飆升,衝上了熱搜。
甘肅本地人近水樓臺先得月,涌進了博物館;一時半會兒到不了甘肅的外地網友則眼巴巴地求起了代購。
甘肅博物館及時在官方旗艦店上架了新品文創。這一次,人還沒到甘肅,錢包先捂不住了。
但甘博沒料到廣大網友的購買意願如此狂熱:線下文創店排起了長隊,許多顧客還沒排到就賣光了;旗艦店成交額更是大漲343%,甚至出現了一週斷貨5次的驚人場面。
於是,甘博官方帶大家直擊“串菜現場”:麻辣燙其實是半手工製作,每一串菜品縫製都要花不少時間,縫紉阿姨的手指上還留下了針眼。
△來源:小紅書@甘肅省博物館文創團隊
其實麻辣燙文創是“甘肅(不)土特產超級市場”的產品之一,其他產品諸如蘭州軟兒梨、天水大櫻桃、定西土豆也同樣收割了一大批粉絲。
與此同時,這一系列還在不斷上新:人蔘果、百合、黃芪、砂鍋、花椒都已經發售了。
△來源:小紅書@甘肅省博物館文創團隊
不是,你們甘博的文創設計師是壓根沒有瓶頸期嗎?
不少網友開始“翻舊賬”,甘博前幾年創作的文創也因此分了一杯“流量羹”。譬如有眼尖的網友發現:工作人員胸前的玩偶是之前的“頂流”馬踏飛燕。
我國的旅遊標誌“銅奔馬”在甘博手下一改往日以側面示人的形象,變成了一隻憨笑的綠馬腳踏翻白眼的肥嘟嘟飛燕,又醜又上頭。
△來源:甘肅省博物館官網
“醜得一般的不買,醜得特別的必須拿下。”馬踏飛燕當時也是火熱出圈,一經上線就被搶購一空,全網斷貨。
除了本體“馬踏飛燕”玩偶,還可以給馬換皮膚:
△來源:小紅書@想退休的小小酥
△來源:小紅書@砣仔
△來源:小紅書@甘肅省博物館文創團隊
除此之外,它還變成了咖啡拉花、毛絨拖鞋、戳戳樂、頭套……
△來源:小紅書用戶@熟油海椒不放糖
△來源:小紅書@甘肅省博物館文創團隊
人氣高漲的選手還有“拿捏”小胖手玩偶,要是有了這個“拿捏”,不得什麼事兒都拿拿捏捏的啊!
△來源:小紅書@甘肅省博物館文創團隊
這些文創畫風同樣清奇:
靈感來源於鯢魚紋彩陶瓶的“鯢娃娃”玩偶,配色大膽,背上揹着原文物,還呲着兩排大白牙。
△來源:甘肅省博物館官網
還原紅陶人面像的大臉懵系列不僅有抱枕,還有抽紙盒和小錢包。看似若有所思,實則根本沒思,真的不是早八沒睡醒的自己嗎?
△來源:甘肅省博物館官網
創意源於雙駝圖的駝尼小子掛件,有着長長的頭髮,外表十分不羈。
△來源:東方密語原創官方店
怪不得都說甘肅博物館進館0元,出館就不一定了。就像沒有人可以笑着走出理髮店一樣,也沒有人能空着手走出甘肅博物館。
在甘博煮麻辣燙的視頻評論區,頂着天南海北IP的網友紛紛喊話自家博物館。
但好像,各省博物館都已經在“發瘋”的路上一去不復返了啊!
譬如西安博物院就有一對臥龍鳳雛。一個是以大雁塔爲原型的“塔寶”,表情委屈巴巴的,好像在爲自己辯解“額真的不是爛慫大雁塔!”;另一個是原型爲彩繪獸面鎮墓獸的獸西西,雖然看起來好像鎮不住誰……
△來源:小紅書@Speechless animey
△來源:小紅書@張小麥
還有國家圖書館的“大蔥明”,打着“沒蔥比我更蔥明”的slogan,但卻長着一副不太聰明的樣子。
△來源:小紅書@愛麗絲不夢遊
三星堆文創推出的青銅擺件也曾經圈粉無數,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川蜀寶地養出來的青銅人沒事兒也會湊一桌搓搓麻將,誰看了不說鬆弛感拉滿。
△來源:小紅書@堆堆堆文創
瀋陽故宮博物院的吉祥物“木都裡”龍也是醜得別具一格,像是龍和水龍頭雜交生出來的。
△來源:小紅書@七寶燉五花
並且,這位木都裡也曾跟甘博的綠馬哥同臺比美。
△來源:小紅書@不自由撰稿mo
說起來,最早的文創“瘋”還是從故宮博物院吹過來的。
原本一本正經的博物館“畫風突變”,各位王侯將相都搖身變爲網紅,連雍正皇帝也放下架子,比起了剪刀手。
△來源:微博@故宮淘寶
手持一把“朕就是這樣漢子”的摺扇成爲了潮流,扇子上還書有“就是這樣秉性,就是這樣皇帝,爾等大臣若不負朕,朕再不負爾等也,勉之”的霸氣發言。
△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雍正御批膠帶、“奉旨旅行”行李牌、嬤嬤針線盒圈粉無數,讓大家恍然發現:原來文物也可以接地氣,變得萌萌噠啊!
何況還能體驗一把帝王的生活,脖子上掛一串朝珠, “戴上耳機寫東西,簡直像是在批奏摺”。
△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自此,各大博物館就走上了一條發瘋的不歸路,文創也是越做越多。
國家文物局數據顯示,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度全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種類已經超過12.4萬種。
不過,要是以爲博物館只會繞着玩具、擺件整活,那可就太不全面了。
比如說,“御貓”深受大家喜愛,有不少人去故宮是爲了擼貓,在網絡上也有很高的討論度——微博“故宮的貓”超話閱讀量超1.8億,非官方運營的@宮貓圖鑑 在小紅書上也有好幾萬粉絲。
△網友自行製作的宮貓圖鑑 |來源:小紅書@Gavin R2R
中國十大民間博物館中的觀復博物館,也因爲收養的三十多隻“貓貓員工”吸引不少人前去參觀。觀復貓還有官方花名冊,每一隻貓咪都有自己的名字和證件照。
△來源:小紅書@北京爺們兒帶你玩兒
同這些遛娃友好的可愛畫風不同,洛陽古墓博物館走的則是恐怖
在古墓博物館裡夜宿,體驗4h的沉浸式劇本殺,想想都覺得陰風陣陣、脊背發涼。
△來源:小紅書@一隻冰美式
秦始皇帝陵博物館則玩得轉冷幽默。
兵馬俑展的海報上,第一眼看到的是兵馬俑刀削般鋒利的下頜線。第二眼看到的則是五個大字“我是一個兵”。
△來源:小紅書@星星魚乾
兵馬俑也自帶幽默屬性,有人調侃兵馬俑的長相是非常典型的陝西人特徵,因此許多西安網友自嘲說“我們西安人都是要服兵馬俑役的”。
有些博物館文物的“顯眼包”屬性,也吸引了許多網友前去打卡。
有人把文物穿在了身上:
△來源:小紅書@安妮
有人把文物做成了表情包:
△來源:小紅書@Zoeey
但都說“官方整活,最爲致命”,博物館官方在這種時候也沒閒着。
許多博物館都有自己的媒體賬號,於是都趁着熱度給自家文物宣傳一波。
△來源:抖音@河北博物院
△來源:抖音@甘肅博物館文創中心
而當年輕人逐漸掌握了策展大權,正經文物也被“整頓”得不那麼正經了。
這麼看,隨着越來越多00後上崗,各博物館可能還會在“整活”這個賽道上越走越遠啊。
作者| 慄遊遊
編輯|慄遊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