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定義,纔是RISC-V的最終形態
如果文章對你有用,請在文末點擊“在看”,“分享”和“贊”
上週四,我去深圳參加了阿里達摩院主辦的2024玄鐵RISC-V生態大會,不僅得到了和很多業界大咖近距離交流的機會,也和很多博主朋友線下面基了一波。算起來,這應該是我今年參加的第一個RISC-V相關的會,去年參加RISC-V歐洲峰會的時候給大家說滿坑滿谷的人,和這次相比那真的是小巫見大巫了。據說線下來了兩千多人,這也說明RISC-V在中國也是越來越火了。
還是那句話,RISC-V就像是芯片界的ChatGPT或者Sora,所有人都在討論它。
RISC-V是一種指令集架構,你可以簡單把它理解成是一種設計芯片的規範。業界還有一些常見的指令集,比如英特爾和AMD的x86,以及蘋果高通用的ARM等。但RISC-V最大的特點就是開源、開放,它不屬於某個公司或者組織,所以所有人都能拿來用,也能拿過來魔改和貢獻。這對於中國來說就非常重要了,懂的都懂,接下來我也會展開說,所以,RISC-V也逐漸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匯聚過來參與,從這次大會的火爆程度就能看出來。
如果你沒來也沒關係,今天這篇文章我就給你彙報一下幾個你不容錯過的重點。
一點變化
這次大會的主題是「開放·連接」,主打一個合作共贏。所以我看到不僅很多中國公司來了,也有很多國際芯片大廠也都來了。比如EDA大廠新思科技,還有做GPU的Imagination公司等等,說明阿里達摩院的號召力還是很強的。
當然這種科技大會,技術是永恆的主題。不過和我之前參加的RISC-V大會有億點點不同的是,之前大家更多都聚焦在RISC-V核或CPU本身的設計,但這次大會上大家討論的技術更加「發散」了。比如,這次會上介紹了把很多RISC-V核組成一起的片上網絡NoC技術,還有RISC-V和GPU以及AI芯片的結合和應用等等。
用做麻辣香鍋來打比方,這就好比之前大家都專注在怎麼把蝦、午餐肉、菜花這些食材做好,但現在大家也開始關心底料火候這些東西了,只有所有這些完美組合在一起才能做出一個好的菜。
這次還有很多不是做芯片設計的公司參加,他們來分享的是RISC-V的新應用。這還真的印證了在歐洲峰會上的標語「RISC-V將無處不在」。比如有公司把RISC-V用在ROS機器人裡;有個叫智芯微電子的公司把RISC-V用在了智能電網領域。更牛的是,RISC-V已經有筆記本了。我也現場用了下,看B站很絲滑。
大家或許可以真的期待一波,用RISC-V筆記本玩遊戲的日子真的離我們不遠了。
三個發現
開完這個會我有三個重要的發現,這或許就從某些角度預示了RISC-V未來發展的趨勢,也想和你分享一下。之前在視頻和文章裡都說過,如果一個東西未來會無處不在,那你肯定要了解ta,而且越早了解越好。特別是咱們對芯片感興趣的朋友,更是這樣。所以一定記得關注老石談芯~
第一個發現,就是RISC-V早就不是紙上談兵的東西了,而是離x86、arm這兩大主流的處理器技術生態越來越近了。之前倪光南院士預判RISC-V會和x86、arm形成三足鼎立的態勢,的確是很有先見之明。
就拿阿里達摩院來舉例,它做RISC-V也已經有六年多了。在2017年10月成立之初,芯片就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兩年後的2019年7月,阿里推出了當時業界性能最強的RISC-V處理器玄鐵910。
我還記得當時的發佈還挺震撼的,因爲玄鐵910代表着RISC-V架構也可以做高性能芯片,打破了業界一直以來認爲它只能做低端低性能芯片的這種偏見。後來玄鐵開源了4款量產處理器設計,芯片種類也從2級順序單發射到12級亂序多發射,並且做了C、E、R三個系列,分別對應高性能處理、低功耗高能效、以及高可靠實時處理三個主要的賽道。
玄鐵的技術進步,也從一個側面代表了RISC-V整個行業的高速發展。最近兩年芯片領域的投融資都在收緊,但RISC-V相關的創業公司仍然一個接一個,說明這仍然是一個很大的風口。按這樣的發展速度,未來幾年應該也會延續這種趨勢。
之後找工作的同學或者想轉行的朋友,真心建議密切關注RISC-V這個領域的機會,大有可爲。
第二個發現,就是RISC-V的生態真的在慢慢建設起來了。如果一種芯片想要無處不在,技術和生態一個決定深度、一個決定廣度,缺一不可。生態的本質就是有人用,就像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有了路,芯片用的人多了後續迭代更新就會變得越來越好,也會吸引更多人來用,形成一個正反饋的循環。
就像x86佔據了個人計算機和傳統互聯網生態,arm佔據了移動物聯網生態,RISC-V也在不斷構建自己的生態。
這次大會的主題就是生態,一個最大的亮點就是達摩院官宣了無劍聯盟生態夥伴計劃,以玄鐵生態爲核心,將處理器、算法、操作系統等軟硬件技術深度融合在一起,提供芯片設計、製造的全棧技術能力體系。像Imagination、新思科技、電信研究院等國內外大廠都加入了這個計劃。
其實阿里在RISC-V的生態佈局也有好多年了,比如2020年就開始進行RISC-V和安卓的適配,並且在2021年完成了安卓Linux內核、Java虛擬機、編譯工具等等這些主要開發工具在RISC-V上的支持,讓安卓能在RISC-V上流暢跑起來了。並且和谷歌合作推動了安卓官方在RISC-V的原生支持。
之後要是手機的主芯片變成RISC-V,那你一定別意外,因爲生態已經佈局好了。
2023年,阿里作爲唯一一家中國大陸企業,和英特爾谷歌等國際大廠們一起發起了RISC-V 軟件生態計劃“RISE”,目的就是進一步推動RISC-V的生態建設和應用落地。所以這次我們纔看到RISC-V已經在不斷進軍數據中心、移動通信、物聯網邊緣計算、智能汽車等等越來越廣泛的領域。
通過這次大會我的第三個發現,就是中國真的是RISC-V非常重要的市場,可能都沒有之一。不僅從大會的火爆程度就能看出來,數據更是不會說謊。根據RISC-V國際基金會去年公佈的數據,截至2022年,RISC-V處理器已經出貨100億顆,而這100億顆RISC-V芯片裡,有50%來自中國。這次大會上,達摩院院長張建鋒透露,玄鐵處理器的出貨量累計已經超過40億顆。
2023年,RISC-V國際基金會CEO Calista Redmond也表示,未來幾年RISC-V的採用率將以40%年複合增長率增長,2030年RISC-V架構芯片更有望突破160億顆,相信這其中也會有很大一部分的技術IP來自中國公司,做出來的芯片應該也會有很多會應用在中國市場。Imagination公司預計,未來十年內,中國仍將是RISC-V的最大市場,遙領美洲和亞太其他地區。
未來、發展
最後來說說RISC-V未來的發展,到底哪裡是RISC-V的極限?至少從現在看到的東西,RISC-V的天花板還遠遠沒到。還是拿這次大會來看,去年第一屆更像是從0到1打基礎,今年第二屆就像是搭臺子,包括無劍聯盟以及各種產品的發佈,帶來了從1到10的發展。那麼第三屆大會會是什麼樣?
我認爲,有了基礎和主幹,或許明年我們就能看到RISC-V在更多領域開枝散葉,帶來從10到100的裂變式發展。RISC-V十年左右的時間,完成了傳統架構過去需要三十年才能走完的道路,這就是生態的力量。
用硅仙人、RISC-V初創公司Tenstorrent的CEO Jim Keller的話結尾:
「我喜歡RISC-V的地方在於,沒人能告訴我們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所以我們會全力以赴」。
不被定義,或許纔是RISC-V的魅力。無劍勝有劍,或許也纔是RISC-V的最終形態。
(注:本文不代表老石任職單位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