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孩子不追求卓越,而是孩子沒有達到追求卓越的年齡

我一直跟大家強調,任何人都是有追求卓越的本能的,這也是我們肯定式教養理念的理論基礎上。正是因爲我們相信孩子具備追求卓越的本能,所以我們纔不會監督控制他們,也不用批評指責他們。

那有的父母可能會說:既然孩子有追求卓越的本能,那爲什麼我們會感覺孩子每天都不思進取,總想玩遊戲,一點也不努力去學習呢?

在《認識進化的規律,父母就會發現:其實孩子一直在追求卓越》這一章中,我也給出瞭解釋,有3個原因:一是孩子對卓越的理解不同,二是孩子只是暫時的休息,三是孩子產生了逃避心理。

而最近我對第一個原因,也就是“孩子對卓越的理解不同”有了新的理解。

那孩子爲什麼會對卓越有不同理解?這其實跟孩子自身的成長規律有關。因爲根據孩子的成長規律,他們無法很快的產生一個明確的卓越目標,因此他也就無法表現出追求卓越的內驅力。

先有目標後有方向

我們父母一直都期望孩子把學習學校裡的知識視作追求卓越的方向,這樣孩子纔會重視學習,纔會產生學習內驅力。

但我們要明白一點,那就是孩子之所以會把學習學校裡的知識視作卓越方向,肯定是先有了一個與之相關的卓越目標,然後孩子纔會把學習學校裡的知識視作卓越方向。簡單的說,就是先要有目標,然後纔會有方向。不可能先確定方向,然後再確定目標。

你要出去旅遊,肯定是先有一個目標,不可能是先有一個方向。有的人可能會擡槓說:我出去旅遊一開始就是先設定一個方向,然後才確定目標,比如說我想去西北旅遊,然後才確定具體去西北哪個省市去旅遊。拜託,你想去西北旅遊,“西北”不就是目標嗎?只不過在這個大目標的前提下,你又進行了細化罷了。

因此你要想孩子把學習視作追求卓越的方向,首先你需要引導孩子設置一個與學習相關的卓越目標,比如說考上清華北大,比如說當個科學家……但問題是根據自然規律,孩子就是不能很早的確定自己的卓越目標,而這也就註定了,孩子就是很難努力學習。

卓越目標很難很早確立

爲什麼說根據自然規律,孩子很難很早的確定自己的卓越目標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即使你不懂的心理學知識,也不瞭解孩子的成長規律,你自己經過一番簡單的推理也可以得出結論。

我們來推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