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惜當間諜也要回家 北韓婦人撕「脫北者」標籤

國際常用「脫北者」稱呼離開家鄉北韓人。但因一連串意外來到南韓的北韓婦人金蓮希,7年間卻積極研究各種方法試圖離開南韓,這趟艱辛的歸北之路,也被導演李承俊拍攝爲紀錄片《我來自北韓 我想回平壤》。(希望行銷提供)

國際常用「脫北者」稱呼離開家鄉的北韓人。但因一連串意外來到南韓的北韓婦人金蓮希,7年間卻積極研究各種方法試圖離開南韓,甚至不惜從事間諜活動、博取被驅逐出境回國,但卻一概無功而返。這趟艱辛的歸北之路,也被導演李承俊拍攝爲紀錄片《我來自北韓 我想回平壤》,獲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等全球10大紀錄片影展正式入選。日前也獲得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亞洲視野競賽首獎

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評審新加坡導演陳彬彬表示,詭譎多變的政治情勢下,片中可目睹金蓮希與家人的團聚一再地被阻饒。鏡頭捕捉到她每次期待落空,依舊無法離開南韓的絕望。評審團讚賞本片導演堅持多年並完成了這部作品,見證了被攝者身陷迷惘,停滯不前。金蓮希的身心更是飽受煎熬。

陳彬彬表示,李承俊以精準不煽情的鏡頭,如實呈現每一幕金蓮希的絕望和徒勞。這部片之所以切合時局,因爲金蓮希所經歷的苦難,也是全球數百萬顛沛流離者的痛苦。這部紀錄片不同於一般脫北者故事,反映出重要的問題讓我們思索

金蓮希當初是因病求醫而來到南韓,在南韓生活的幾年,她經常想到,如果北韓也擁有南韓的這些東西該有多好,但對她而言,儘管有自由、物質生活和其他誘因,「都不比我的家人和故鄉來得重要。」

金蓮希曾嘗試越南大使館申請政治庇護、在冰球世界盃期間跑上巴士等候北韓隊,甚至從事間諜活動,以求回到家鄉,但年復一年,希望不斷落空,南韓社會也對她充滿不諒解。她只能暗自訴說「我不是脫北者,我是平壤市民。」由政治建構現實世界,阻礙一家人團圓夢。

李承俊表示,希望觀衆能夠忘掉關於脫北者或北韓的刻板印象,「我意識到我們對脫北者的理解過分簡化。即使來到了南韓,脫北者的旅程也不會因此圓滿落幕。」紀錄片無意批判比較國情體制的好與壞,而是金蓮希的個人故事,「你可以看到她的掙扎,我只是關注她的活動和行爲。我也試着去認識她的見解。她不是社運人士,她只是一名母親,而她的女兒住在平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