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天問》 無限的“天問”

兩千多年前

屈原在《天問》中對月發問

“夜光何德,死則又育?

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

兩千多年後

世人將目光投向

屈原未曾見過的月球背面

嫦娥六號自中華大地出發

完成了人類航天器首次月背採樣與起飛

如今,嫦娥六號軌道器與返回器

的組合體正懷抱月壤

在月球軌道等待“回家”的時機

待她返回地球后

人類通過研究她帶回的珍寶

有望獲得全新的發現

也是在端午節前夕

人類首次月揹着陸巡視探測嫦娥四號任務

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任務

最新一批科學數據公開發布

源源不斷的科學數據

爲人類深化對宇宙的認知

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在今年的“中國航天日”

吳偉仁院士介紹

我國的深空探測會是長期的、持續的

2025年前後,我國將發射天問二號

開展小行星進行伴飛探測和取樣返回

2030年前後發射天問三號

實施火星採樣返回任務

天問四號探測任務也在深化論證中

擬開展木星及其衛星環繞探測

隨後抵達天王星

在本世紀中葉

計劃發射新型動力航天器

飛抵80-100AU太陽系邊際

探測極遠、極暗、極寒的未知區域

有望在人類認識宇宙的歷史上

樹立新的豐碑

與此同時,由我國發起

聯合多國共同研製建設

的國際月球科研站

將計劃按照兩個階段分步實施

計劃2035年前建成基本型

以月球南極爲核心

建成功能基本齊備

要素基本配套的綜合科學設施

開展常態化科學實驗活動

和一定規模的資源開發利用

2045年前建成拓展型

以月球軌道站爲樞紐

建成功能完善、相當規模、

穩定運行的設備設施

開展月基綜合性科學研究

和深度資源開發利用

作爲國際月球科研站

基本型建設階段的重要任務

後續,嫦娥七號將開展

月球南極環境與資源勘察

嫦娥八號將開展月球資源原位利用試驗

“日月安屬?列星安陳?”

端午時節,再讀《天問》

先輩們的“天問”

已在今人的實踐中逐步得到解答

但傳承自先輩的探索精神

將激勵我們邁向新的征程

去解答屬於我們的“天問”

(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