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愛愛要注意!美國年逾50萬人泌尿道感染 竟是這1食物惹禍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研究發現,每年有超過50萬美國人感染尿道炎,罪魁禍首指向肉品中的大腸桿菌。(圖/Shutterstock)

泌尿道發炎時造成小便刺痛、灼熱的不適感,相信很多人都體驗過,尤其女性和久坐上班族的感染風險極高,主要因爲衛生習慣不佳、性行爲和憋尿所導致。然而根據美國最新研究發現,每年有超過50萬美國人感染尿道炎,罪魁禍首竟然指向肉品中的大腸桿菌。

根據美國有線新聞網CNN、《華盛頓郵報》報導,泌尿道發炎在美國是常見疾病,每年大約有600萬至800萬個感染個案。除了一般常見的體內缺水、衛生習慣差等因素外,喬治華盛頓大學(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研究更發現,8%尿道炎感染(約48萬至64萬人)是由肉類中的大腸桿菌所引起。

女性因爲尿道短,比起男性更容易發生泌尿道感染。(圖/Shutterstock)

研究團隊分析2012年1月至12月間,零售商店販售的雞肉、火雞和豬肉等肉品,並採集當地因泌尿道感染住院患者的尿液、血液樣本,陸續花了10年時間分析數據、追蹤大腸桿菌來源。

如果帶有大腸桿菌的肉品沒有經過妥善處理,細菌會通過消化系統、離開肛門;由於泌尿系統和肛門的距離很近,就有可能引發感染,出現頻尿、排尿灼痛、尿液混濁、骨盆腔疼痛等症狀。

專家提醒,如果不及時治療,這些由大腸桿菌所引起的泌尿道感染可能導致永久性的腎損傷、敗血症和尿道狹窄等問題;若細菌跑到血液中,則會造成全身性的感染。在美國每年有36,000至40,000人因感染大腸桿菌而死亡。

專家呼籲,烹飪時最好區分生食、熟食的烹調器具,處理完生肉之後務必洗手,減少細菌污染的可能性。(圖/Shutterstock)

研究人員呼籲有關單位應對生肉進行更多病原體監測,並提醒民衆,若要預防病從口入,烹飪時最好區分生食、熟食的砧板、刀具等烹調器具,處理完生肉之後務必洗手,減少細菌污染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