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臺商外商加速遷出中國 陸企也大量向越南轉移

對撤離中國的外企而言,越南是一個具有吸引力的替代地點,現在許多陸企也加入投資越南的行列。(圖/路透)

外資企業撤離中國已是數年來不爭的事實,新冠疫情後的情況則更加嚴重。對撤離中國的外企而言,越南是一個具有吸引力的替代地點,他們正在加快建立越南供應鏈。現在不只外資企業,連許多快速發展的中資企業也大量往越南轉移,其中也包括大陸電動車新星比亞迪。

據《日經中文網》報導,越南今年1~11月來自中國的直接投資已大幅成長至去年同期約2倍之多。大陸電動車新秀比亞迪目前正在越南西北部的富壽省推進生產基地的擴建,今年8月份發佈了1.44億美元的擴大投資計劃,累計投資額已突破4億美元,這個工廠被認爲將作爲蘋果的平板電腦iPad的生產基地。

報導說,蘋果推進供應鏈向越南轉移背後的原因是中美對立,美國拜登政府對中國實施尖端半導體產品和半導體制造設備的管制,以致要在中國生產最新產品變得十分困難。

美國摩根大通分析稱,到2025年,iPad和蘋果手錶Apple Watch約有20%將在越南生產,而無線耳機AirPods越南生產的比例更高達65%。

負責AirPods代工的立訊精密工業已決定在越南北部北江省追加投資3.3億美元,今年夏季以後僱用了2萬多名工人,工資遠高於越南其他地區的平均水平,日本業者表示:「單就工資水平而言,已經無法與中國企業相提並論」。

報導說,據越南外國投資局統計,今年1~11月份外國直接投資批准額比去年同期增加15%,達到288億美元。其中,來自中國(包括香港、澳門)的投資爲上年同期的約2倍,達到83億美元,佔比將近3成。

此外,新增投資件數也突破900宗,與排名第2位的韓國相差2倍以上。而中國企業通過新加坡和泰國子公司進行投資的情況也非常普遍。由於這些案例不計算在中國的投資額內,因此實際上來自中國的投資案總數會更多。

報導認爲,美國構建對華包圍網絡,並與越南保持着合作關係,這種格局將推動中國企業前往越南投資。例如,在中國企業佔據市佔率前列的光伏面板領域,越南的產量正在增加。最近,市佔率排在首位的天合光能(Trina Solar)決定投資4.2億美元。而且美國還以低價傾銷和人權問題爲由,限制從中國進口光伏發電產品,但是從越南進口則免徵關稅。

不過,事實上存在一些中國企業將大陸產的太陽能模組直接運往越南,再通過簡單組裝就向美國出口,這顯然有轉口貿易的嫌疑,美國國會今年5月以此爲由,取消包括越南在內的4個東南亞國家的光伏產品的關稅豁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