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不再「先飛」

如果一定要找到阿里生態下依然具有想象力的業務線的話,菜鳥網絡,無疑是最不可被忽視的那一個。

無論是在馬雲治下的阿里巴巴,還是在張勇治下的阿里巴巴,乃至是蔡崇信、吳泳銘開始掌舵阿里巴巴,菜鳥網絡總是被給予厚望。

然而,或許正是因爲如此,當阿里巴巴的戰略開始收縮,特別是當它開始越來越多地聚焦到自身的電商業務時,菜鳥不再通過IPO「先飛」,而是開始迴歸到電商之中,同樣成爲了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菜鳥撤回IPO的申請,看出一絲端倪。

事實上,有關菜鳥網絡撤回IPO,早已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

早在蔡崇信、吳泳銘開始執掌阿里巴巴以來,一場以收縮、聚焦和年輕化爲主導的全新改革,正在阿里巴巴的各個領域之中上演着。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菜鳥網絡撤回上市申請,正是這樣一種思路的發展和延續。

它可以和張勇的離開、侯毅的退休、戴珊的下課一樣,看成是阿里巴巴開啓新的發展的標誌。

可以預見的是,隨着阿里巴巴的改革的深入,我們還將會看到更多相似的事件發生和出現,直到阿里巴巴將互聯網時代的泡沫回吐完畢。

當菜鳥撤回IPO,或許,並不僅僅只是菜鳥本身打法的改變,這麼簡單,它更多地爲我們折射出來的是,阿里巴巴本身,正在發生着的深刻變化。

認識到這樣一種變化背後的邏輯,不僅讓我們對於認識一個全新的阿里巴巴有利,甚至是讓我們對於當下的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同樣是有利的。

阿里巴巴,正在做回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究竟是一家怎樣的公司呢?

我認爲,最爲重要的一點在於,阿里巴巴是一家電商公司,它的最爲核心的業務,依然是電商。

然而,經歷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特別是經歷了上市的高光時刻之後,我們看到的是,阿里巴巴開始一點一點地在電商領域裡失焦,取而代之的是,自身邊界和生態的不斷拓展和擴大。

阿里巴巴早已不再是一家電商平臺,而是變成了一家綜合型、多元化的公司。

說到底,阿里巴巴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爲我們完美地詮釋了資本驅動下的規模發展模式。

然而,僅僅只是一味拓展邊界,僅僅只是一味地壯大生態,雖然帶來了規模上的擴張,但是,它同樣讓自身的發展開始失焦。

如果一定要找到這樣一種發展過程中最具代表性的標誌的話,那就是阿里巴巴在電商領域裡的節節敗退。

無論是阿里巴巴與京東在傳統電商領域裡的競爭的節節敗退,還是阿里巴巴與拼多多在新電商領域裡的競爭的節節敗退,無一不是這樣一種現象的直接體現。

可以肯定的是,當阿里巴巴僅僅只是一味地強調規模,當阿里巴巴僅僅只是一味地注重邊界,而不再將關注的焦點聚焦在自身最爲核心,最爲精髓的電商業務的時候,它的發展必然會失去最強有力的支撐。

當資本的輸血難以持續,阿里巴巴的發展,必然會遭遇這樣那樣的困境和難題。

過去幾年,我們所看到的阿里巴巴出現的一系列的問題和挑戰,無一不是這樣一種現象的直接體現。

如何讓阿里巴巴掙脫出泥淖,如何讓阿里巴巴告別頹廢呢?

其中一個最爲重要的方面,便是讓阿里巴巴做回電商,做回阿里巴巴,讓阿里巴巴真正實現聚焦,再聚焦。

正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之下,我們纔看到了菜鳥不再「先飛」,而是開始迴歸到電商的體系之下。

因此,透過菜鳥撤回IPO的申請,我們首先應當看到的是,阿里巴巴開始做回阿里巴巴,而不再是一個四處出擊,什麼都要做,什麼都想做的「吞金巨獸」。

互聯網,正在告別互聯網

提及互聯網,

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平臺和中心;

我們首先想到的是,資本和流量。

可以說,阿里巴巴的發展和壯大,正是互聯網發展和壯大的真實寫照。

然而,互聯網的發展,同樣需要一個適合它的時代背景和行業環境,一旦這些要素不再,它的發展,必然會開始遭遇越來越多新的困境和難題。

如果一定要爲當下的互聯網進行總結和定義的話,互聯網,正在告別互聯網,無疑是再合適不過了。

以AI爲代表的新技術革命的崛起,自然是不必說的。

互聯網逐漸失去它的功能和作用,同樣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對於阿里巴巴來講,同樣正在面臨着這樣一種困境和難題。

無論是阿里巴巴核心的電商業務來講,還是由電商業務衍生出來的阿里雲、菜鳥網絡、本地生活等諸多業務也罷,無一不在面臨着「互聯網正在告別互聯網」之下的困境和尷尬。

對於阿里巴巴來講,一味地依賴互聯網,一味地死守着互聯網不放,一味地用互聯網的模式來發展,必然是無法適應當下的市場環境的。

對於阿里巴巴來講,告別以往的互聯網,真正張開懷抱,轉過身去擁抱AI,真正讓自身擺脫對於經典互聯網模式的依賴,纔是真正讓它找到新的發展突破口的關鍵所在。

正是因爲如此,我們纔看到了當蔡崇信、吳泳銘上任之後,阿里巴巴便開始了一場以AI爲主導的全新革命。

越來越多的阿里業務線開始漸入到AI的元素,越來越多的阿里場景開始出現了AI的元素。

可以說,阿里巴巴,正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互聯網告別,轉過身去開始擁抱業已到來的AI時代。

對於菜鳥來講,同樣如此。

如果它想要在新的AI時代獲得發展的話,必然需要跳出以往的互聯網式的發展模式,真正找到適合當下的AI時代的發展新模式。

正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我們纔看到了菜鳥開始迴歸到阿里,不再「先飛」。

從這樣一個角度來看,如果我們要找到菜鳥撤回IPO的背後邏輯的話,告別以往互聯網的模式和打法,不斷地找到與AI時代相契合的發展模式,纔是真正原因所在。

資本,正在告別資本

菜鳥網絡上市的最大的意義在於,它可以在資本市場上贏得資本的青睞,並以此來延續以往的發展模式和打法。

然而,我們同樣要看到的是,現在距離菜鳥網絡真正所期望的資本環境,越來越遠。

換句話說,菜鳥網絡通過上市已經無法獲得它自己所期望的資本的關注和垂青。

正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我們纔看到了菜鳥網絡撤回上市申請。

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我們一定要找到菜鳥撤回上市申請的背後邏輯的話,資本正在告別以往的資本運作模式,無疑是最值得我們去關注的那一個。

同互聯網時代的資本玩家們,僅僅只是做投資,進而來做大估值,從而實現資本的獲利不同,現在的資本,更多地開始尋求長期主義,更多地開始尋求與產業結合的新方式和新方法。

很顯然,這是與菜鳥網絡本身所期望的資本有很大的區別的。

對於菜鳥網絡來講,如果無法通過上市獲得與之匹配的資本的關注,那麼,這樣一場上市,非但無法促進自身的發展,甚至還將會成爲「雞肋」。

正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我們纔看到了菜鳥網絡開始撤回上市申請,並且開始將自身迴歸到阿里巴巴的體系之下,以助力阿里巴巴自身核心業務的發展。

因此,如果我們一定要找到菜鳥撤回IPO申請的內在原因的話,資本,正在告別資本,無疑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需要明確的是,這裡的「資本,告別資本」,更多地代表的是,資本開始告別以往互聯網式的運行邏輯,更多地代表的是,資本開始拋棄以往的價值評估方式,更多地代表的是,資本開始尋求新的盈利模式。

當菜鳥網絡實現了與當下的資本同頻共振的方式和方法,它的上市纔是有意義的,纔是價值最大化的。

否則的話,所謂的菜鳥上市,僅僅只是具備象徵性的意義,而不再有太多新的更大的內涵和意義。

透過菜鳥撤回IPO的申請,認識到「資本,正在告別資本」的內在邏輯,或許纔是正確的觀察之道。

結語

菜鳥撤回IPO的申請,並不意外。

從某種意義來講,此舉是以蔡崇信、吳泳銘爲代表的阿里巴巴的新掌舵人們對於阿里巴巴進行操刀改造的延續。

當菜鳥不再「先飛」,它更多地代表的是,阿里巴巴開始迴歸阿里巴巴,互聯網開始告別互聯網,資本開始告別資本。

當我們認識到了菜鳥撤回IPO的這樣一種內在邏輯,並且將其放置於阿里巴巴、互聯網,乃至資本的大環境之下,我們才能真正把握菜鳥不再「先飛」的內在邏輯,我們才能窺探到菜鳥未來發展的內在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