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支持!

繼近期央行購買國債熱議之後,財政部有了最新表態。

4月23日,財政部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稱,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強化財政與金融政策的協調配合。

文章提及,中觀機制上,要加強財政與貨幣政策、金融改革的協調配合,完善基礎貨幣投放和貨幣供應調控機制,支持在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中逐步增加國債買賣,充實貨幣政策工具箱。研究擴大政府債券櫃檯銷售品種和規模等。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法,中國人民銀行不得在一級市場認購國債,但可以在二級市場上買賣國債,以實現保增長、穩物價等貨幣政策目標。儘管在國外央行買賣國債進行公開市場操作比較普遍,但中國人民銀行購買國債次數較少。而近期官方釋放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中逐步增加國債買賣引起關注。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恆告訴第一財經,這是財政與貨幣金融協調的重要方式,主要是財政部增加國債供給,央行在二級市場購買,而非直接購買:一是通過發行國債增加金融市場國債投資標的,升級貨幣調控框架;二是可以優化中央和地方債務結構,提高中央債務佔比,降低利率成本、拉長週期,降低債務風險。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與金融學教授、央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鬆成告訴第一財經,央行在公開市場操作中買賣國債從全世界來看很普遍,但央行不能在一級市場上直接購買國債,不能搞財政赤字貨幣化。當前官方表態逐步增加國債買賣,跟後續幾年連續發行大規模特別國債有關。

爲應對經濟下行,緩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近些年中央財政加槓桿明顯,國債供給量提升。去年底中央財政增加1萬億元國債,今年3.34萬億元中央財政赤字將通過發行國債來彌補,另外從今年開始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於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今年先發行1萬億元。

財政部預算司司長在昨日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根據超長期特別國債項目分配情況,財政部及時啓動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工作。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近期撰文認爲,參考海外經驗,央行購買國債一方面緩解了國債供給的壓力,另一方面釋放了流動性,進而引導利率下行。不過,央行“逐步”增加國債買賣,說明短期內央行不太可能大規模地參與國債交易,而從當前經濟環境、政策空間來看,央行購債的緊迫性也不強。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溫來成告訴第一財經,中國一年期以內的短期國債發行量相對較少,爲了滿足未來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結合上述表態,預計未來會相應增加短期國債發行量,活躍二級市場,爲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提供便利,也有利於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同發力。

4月份以來,受部分銀行降低存款利率、暫停銷售大額存單等因素影響,儲蓄國債出現“搶購”情形。4月份發行的電子式儲蓄國債,發行首日即售出計劃發行額的99.7%,進度明顯快於近幾年的平均水平。一些銀行電子式儲蓄國債幾分鐘內被售罄。

財政部國庫司司長李先忠在昨日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爲了進一步滿足投資者購債需求,財政部將密切關注儲蓄國債的供需關係變化和銷售情況,研究適當增加發行規模。“一債難求”核心就是需求旺盛,供給相對不足,所以下一步要研究適當增加發行規模等。

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國債餘額約30.03萬億元,控制在全國人大批准的債務限額30.86萬億元以內。2024年,國債限額約35.2萬億元。

根據華西證券研究所數據,截至2024年2月,央行持有約1.52萬億元國債,其中約1.35萬億元屬於2007年爲購買外匯注資中投而發行的特別國債,如果剔除這部分特別國債,央行持有的國債規模僅1749億元。相對30.2萬億元的國債存量規模,央行持有的國債(包括特別國債)佔國債存量的比重僅5.1%。

值班編輯:Z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