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府製造臺灣安全錯覺

(圖/本報系資料照)

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日前表示,他3月初訪臺時得知臺灣急切期盼能與美、日、澳、韓國合組集體安全聯盟,共抗中國。國安局長陳明通28日則指出,美國不願出兵烏克蘭是因爲沒有「烏克蘭關係法」,而美國有《臺灣關係法》,一旦臺海有事,美國介入的程度必然更深。

其實,蓬佩奧與陳明通都言過其實,前者是卸任美國官員,人走茶涼;後者則是承接蔡總統「聯美反中」政策,仍然肖想一旦中共武力犯臺,美國必然會深深介入力挺臺灣。

他們共同的盲點就是未能認清美國實用主義與霸權主義的本質。美國的外交政策是配合美國的國家利益隨時進行調整,即「沒有永久的朋友,也沒有永久的敵人,只有永久的國家利益。」

美國總統拜登早在1月就說過,美國不會出兵烏克蘭,因爲不僅會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更會對美國造成龐大無比的損害。美國1949年放棄中國、1975年放棄南越、2019年拋棄庫德族、2021年撤出阿富汗,都是基於自身國家利益的考量,而不管其他人的死活。

美軍在2021年8月倉皇撤出阿富汗時,拜登曾在情急之下脫口說出「如果中國武力犯臺,美國將採取北約模式因應」,但國防部長奧斯丁當時立刻表明美國的「戰略模糊」政策並未改變。

賴清德副總統在接見蓬佩奧時,表示臺灣希望能加入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對話」(Quad),形成制約中國的集體防衛組織。但就算美國仍然防範中國崛起,也不會將臺灣拉入Quad。因爲一旦臺灣加入,Quad就會成爲以中國爲主要目標的亞洲版北約,與美國目前的「戰略模糊」政策背道而馳。

在俄烏戰事爆發之後,臺灣人民開始對美國是否會出兵助臺抱持高度懷疑的態度。蔡政府一度提出臺灣和烏克蘭有三大不同:臺灣在地緣政治上較爲重要、臺灣有「護國神山」臺積電,以及擁有臺灣海峽天險,但這顯然不足以說服臺灣人民。因此,國安局搬出《臺灣關係法》作爲美國在臺海一旦有事,美國必然會介入更深的依據。

問題是,小布希政府時期的副國務卿阿米塔吉,在2004年受訪就說過,《臺灣關係法》並不保證美國一定會出兵。2020年9月外交部長吳釗燮也公開表明,一旦中共武力犯臺,美國不會出兵。

2021年11月16日,拜登與習近平視訊峰會後,告訴記者說美國「不支持臺獨」,並說臺灣應該注意如何遵守《臺灣關係法》。暗示該法不是任由臺灣用美國大兵鮮血填寫的空白支票。

在俄烏戰爭爆發後,國防部長邱國正、外交部長吳釗燮的發言都已漸趨審慎,唯獨陸委會主委邱太三仍高調主張兩岸應相互承認主權,與蔡英文的「新兩國論」遙相唱和,加上陳明通與蓬佩奧的內外呼應,恐怕無助於消弭臺灣人民心中高漲的「疑美論」,反而會誤導臺灣人民產生臺灣相當安全的錯覺。

(作者爲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