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政策偏緊?如何保障地方財力?消費稅怎麼改?財政部迴應

今年上半年廣義財政支出略有下滑,一些市場人士認爲積極財政政策力度不夠,對下半年財政政策發力多有期待。

7月31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面對記者提出的很多專家認爲上半年財政政策偏緊,下半年財政政策如何發力的問題,財政部綜合司司長林澤昌給出迴應。

林澤昌表示,今年以來,財政部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靠前發力抓好落實,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撐。

他列出一組數據。比如,今年上半年全國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3.7萬億元;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下達8.99萬億元,佔年初預算的88.1%;去年1萬億元增發國債已全部下達地方,基本都已落實到項目上等等。

"隨着包括財政政策在內各項宏觀政策的落實見效,經濟發展內生動力不斷激發,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林澤昌說。

近日,政治局會議在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時,提出要加強逆週期調節,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快全面落實已確定的政策舉措,及早儲備並適時推出一批增量政策舉措。

林澤昌表示,下一步,財政部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昨天剛剛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加大政策實施力度,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具體有四大重點工作:

·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帶動放大效應。根據需要和項目準備情況,及時發行並使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積極支持"兩重"實施。指導地方加快專項債券發行使用,加快增發國債資金、中央預算內投資等使用進度,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

·加力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目前已經印發通知,將統籌安排3000億元左右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加力支持推動"兩新"工作。

·持續強化基本民生保障。落實好就業、教育、養老、醫療等領域的財稅政策,加強財政資金保障,織密織牢民生"保障網"。

·加強財政收支管理。嚴格依法依規組織收入,不收"過頭稅費"。嚴控非剛性非重點支出,把財政資金用在刀刃上。強化各級政府責任,確保基層財政平穩運行。

受經濟增速放緩、房地產、土地市場低迷、剛性支出增長等影響,地方財政收支矛盾加大,一些地方財政困難。當前地方財政形勢受到外界關注。

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65902億元,同比增長0.9%。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17842億元,同比下降17.4%,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15263億元,同比下降18.3%。

財政部預算司司長王建凡解釋稱,上半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幅度小一些,主要受以下幾個因素影響。一是去年中小微企業緩稅,擡高了基數;二是部分能源礦產類產品價格持續下跌,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實現是有影響的;三是去年年中出臺的提高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標準政策,今年有翹尾減收影響。

王建凡表示,大家很關注的土地出讓收入,上半年實現1.53萬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是下降的,但降幅在收窄。總體看,1-6月地方財政收入增幅呈逐月回升態勢。

爲了支持地方發展,促進區域均衡發展,今年中國對地方轉移支付規模預計將再次突破10萬億元(10.2萬億元)。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截至6月底,已下達了8.99萬億元,下達比例是88.1%。

王建凡表示,從幾個數據來看,上半年中央下達轉移支付8.99萬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6萬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1.8萬億元,從財力端和支出端來看,財力是能覆蓋支出。總的來看,地方財政運行總體平穩。

"下一步,財政部將堅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精神,進一步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健全預算制度,完善財政轉移支付體系,提升市縣財力同事權相匹配程度。"王建凡說。

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財稅改革,其中重點解決地方財政尤其是基層財政困難問題。爲此從增加地方自主財力和減少支出兩個層面給出相應舉措。其中,消費稅改革頗受關注。

財政部副部長王東偉表示,在現行規模較大的幾個稅種中,消費稅全部歸屬中央,主要在生產和進口環節徵收。下一步,我們考慮將推進消費稅徵收環節後移並穩步下劃地方,統籌考慮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稅收徵管能力等因素,分品目、分步驟穩妥實施,拓展地方收入來源,引導地方改善消費環境。

新一輪深化財稅改革除了拓展地方稅源外,還提到適當擴大地方稅收管理權限,適當下沉部分非稅收入管理權限。

王東偉表示,近年來,在環境保護稅法、資源稅法、耕地佔用稅法等地方稅立法中,已賦予省級地方確定具體適用稅率、稅收減免等管理權限。今後,在中央統一立法和稅種開徵權的基礎上,探索研究在地方稅稅制要素確定,以及具體實施上賦予地方更大自主權。

他表示,非稅收入主要歸屬地方,是地方財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考慮將規範非稅收入管理,適當下沉部分非稅收入管理權限,由地方結合實際差別化管理。深化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改革。把依託行政權力、政府信用、國有資源資產獲取的收入全部納入政府預算管理。對於收費公路問題,我們將按照"受益者付費"原則,推動優化相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