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總統跛腳了嗎?
(圖/本報系資料照)
民進黨在縣市首長選舉大敗後,蔡總統辭去黨主席,關於蔡英文成爲跛腳總統的說法甚囂塵上;但事實上,蔡總統不會跛腳,也不能跛腳。民進黨內任何派系都會以最大共同利益,即黨的持續執政爲最大公約數;最可行的方案就是在蔡總統所奠定的政策方針基礎上持續優化改革,促進臺灣和民進黨下一階段的發展。
所謂「跛腳總統」通常指的是總統因任期屆滿不連任,或所屬政黨選舉失敗,致使總統失去制度與非制度的政治影響力。但我國總統基於憲政制度,擁有國防、外交與兩岸事務的職權;並擁有任命行政院長等文武官員的人事權,且立法院民進黨仍爲過半的多數,因此蔡總統基於憲政制度沒有跛腳問題。
另方面,民進黨的執政政策是經過府院黨討論而形成的共識。即便蔡總統不再兼任黨主席,但民進黨執政及政黨運作仍是以蔡總統爲核心。蔡總統沒有跛腳問題,只有蔡總統路線未來如何優化延續的議題。
最後,國際與兩岸政策是2024總統大選各陣營候選人無法迴避的重中之重。蔡總統就任以來所開展的國際和兩岸政策,是維繫印太區域和平穩定的重要因素,更得到美、日、歐盟等重要友邦的認同和支持。即便在兩岸紛雜的政治對抗歧異中,蔡總統仍多次向北京遞出橄欖枝,她對兩岸情勢的剋制與善意不僅得到美國的肯定和信賴,甚至得到中國大陸非公開的理解。
換言之,從爭取國際支持、迴應國內主流民意,及維繫區域與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的考量觀之,任何一位民進黨總統候選人的國際與兩岸政策論述,都應以繼承延續蔡總統路線基調,在「承諾與善意不變」、「不冒進與不屈服」等「維持現狀」的原則下處理兩岸關係。讓臺灣社會理解,在民進黨繼續執政下,並不會增加臺海衝突的風險。
敗選之下,政府政策當然必須接受更大程度的挑戰批判,大鳴大放也一直是民進黨的政治文化之一,但這應是一種審慎思辨及社會溝通的過程。擁有行政權和立法院多數的民進黨,沒有理由因爲地方選舉挫敗而自亂陣腳、相互指責。民進黨作爲負責任的政黨,應爲敗選而深刻檢討其施政政策,找出關鍵因素,如中間選民、年輕選民爲何大量流失;併爲全面執政所帶來的負面文化——黨的逐步傲慢深自反省。
期待民進黨主席補選與明年黨內總統候選人提名選舉,候選人都能以正向的態度向公衆說明民進黨會如何反省、改革,並就臺灣發展願景提出民進黨的路線主張。民進黨不是沒有失敗過,期待民進黨能從挫折中找出改革道路,喚回公衆支持。那麼,民進黨雖然輸掉地方選舉一役,或許仍可贏得總統大選之戰。(作者爲海基會前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