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總統曾問社工不會缺人嗎? 學者籲社工全證照化改善執業環境

衛福部今天舉辦「完善社工教考訓用專業制度共識營」,學者提出應該以全證照化優化社工執業環境,但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表示,這在實務上有執行難度。記者林琮恩/攝影

社工是撐起社安網的重要角色,但社工人力不足、負荷沈重已導致社工走上街頭。衛福部今天舉辦「完善社工教考訓用專業制度共識營」,衛福部政務次長李麗芬致詞表示,自己上任後向蔡英文總統報告社安網計劃,總統問的第一句話就是「這樣人夠嗎?」學者指出,應透過全證照化完善社工執業環境,並落實專業職掌區分。

衛福部統計,112年社安網社工人員整體退出率爲16.4%,近3年微幅上升,且社工與人口比率已達1:1234,社工工作負擔沈重;截至111年全國社工人員共1萬8628人,其中通過社工師國考,取得執業執照者,約9298人,佔比不足5成,僅約49.9%。

社工師證照涵蓋率低,學者指出,這是解決社工人力荒的方式之一。臺大社工系名譽教授鄭麗珍表示,社工師證照不像心理師必須讀到研究所,且「全證照」的狀況並沒有實現,除非在多元專業的場域,例如醫院的社工依照醫院評鑑要求,會看證照涵蓋率,在單一專業的環境,例如社福體系的社工,尚未完成全證照化。

「實務現場沒有那麼理想。」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表示,考量從人才培育到實務工作的現況,全證照化現階段難以推行,大家必須作出妥協。衛福部社工司司長蘇昭如也說,偏遠地區人力困難,要達成全證照化的理想,現階段應該研擬如何爭取更多社工人力着手,並且在學校階段、工作崗位上,給予社工足夠的督導支持,讓社工願意繼續從事這份有意義的工作。

鄭麗珍表示,證照是社區對於社工專業的認可,且透過證照制度才能管理社工行爲,例如當社工違反倫理時,可以撤照作爲處罰,藉此達到規範至制約的作用,這也是現行法規的規定;政府以人力缺口爲由,認爲全證照化有困難,其實這是兩回事,若現在不開始設計制度,朝全證照化前進,未來永遠都到不了。

「透過考試取得證照,外界與社工本身對工作的期望都會提升。」鄭麗珍表示,透過全證照制度改善社工執業環境與氛圍,是社工人力荒的解方之一,且依現行規定,取得社工師證照後,專業薪資也能提升。建議衛福部先訂出落日條款,如規範5年後所有新進社工都必須有證照,或由某一專業領域先行,就能逐步達到全證照化的目標。

花蓮社工職業工會理事黃盈豪表示,工會反對全證照化,是認爲社工應該多元發展,想往專業化發展的社工,仍可考取證照,且全面證照化有影響現職社工勞動權益的問題;社工師是國考而非社羣考試,這會讓社工失去自主性,且社工錄取率僅約一成,如要全面推行,應該提升錄取率,比照職能治療師等專業,讓相關學系畢業生多數都能考取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