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盤心法-臺股有望跌深反彈 擇機佈局

加權指數日線圖

總經與市場分析:

近期國際股市及臺股波動變大,主要受到恆大破產危機、美國債務上限、大陸能耗雙控下的限電限產、通膨升溫、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走升等因素影響,美股四大指數拉回至半年線附近,臺股則是一度來到16,162點,下探年線支撐。

美國9月ISM製造業PMI指數爲61.1,高於市場預期及前期的59.9,不過以構成製造業PMI的五大分項指數來看,增加最爲明顯的爲供應商交貨指數,新訂單、生產指數兩大指標分別持平及下滑,代表9月ISM製造業PMI主要反映的是供給短缺的問題持續惡化,並非生產活動及需求有更進一步的復甦。美國9月ISM服務業PMI指數爲61.9,連續第16個月位於榮枯線之上,且新訂單與商業活動兩大主要分項指數也回升,顯示目前美國服務業需求無虞。

貨幣及財政政策方面,市場普遍預期聯準會將於11月初的FOMC會議宣佈縮減購債,就業復甦暫時趨緩應不致拖延聯準會縮減購債的時程;預估民主黨最終仍會選擇預算協議程序的方式,但時程將會拖延至接近10月18日的X-date,債務上限議題依舊將是近期市場擔憂的最大風險。

投資方向:

臺股短線可望跌深反彈,指數區間暫看前低16,162點至17,200點,中期則仍需時間調整,除跌深績優、法人買超股偏多操作外,其他方向如下:

電子股方面,晶圓代工近期股價受到庫存修正預期影響,龍頭臺積電修正到年線570元附近、聯電也從高檔72元跌破60元;ABF三雄因大盤連續修正,過往評價高檔的股價亦修正下來創造空間,可伺機留意切入機會。5G、AIOT趨勢造成長期半導體產能需求增加,加上各國視半導體爲戰略物資,全球掀起晶圓廠興建潮,帶動長期矽晶圓需求趨勢往上。

電動車供應鏈,晶片荒Q4起逐漸獲得舒緩,帶動產出成長,而電動車在政策加持下成長趨勢明顯,Marklines預估2025年全球電動車出貨規模,將由2020年的280萬輛成長成長3.3倍至1,200萬輛;SNE Research預估車用電池2023年時將17.5%的供給缺口,相關供應鏈近期股價拉回反而可伺機擇機佈局。

塑化族羣近期強勢,主要中國的能耗雙控以及所引發的限電、限產事件,加上國際油價走揚所帶動(十一長假期間國際油價已站上82美元)由於限電減產對越往上游的原料供需影響越大,預估十一長假後買盤仍將持續維持熱絡,就產業供需來看,EVA、PVC在塑化產品中相對佳。

內需概念股及營建族羣,隨着疫苗接種率逐漸提升、默克宣佈其研發的全球第一款新冠肺炎口服藥能降低50%的重症、死亡機率,並將在近期向FDA申請EUA,全球對抗新冠肺炎將有更好的武器,疫情將走向流感化,服務業活動可與病毒共存。

另8日開始振興5倍券將可領取及使用,沉寂已久的內需消費有機會出現報復性反彈,可留意包括餐飲、觀光、醫美等相關個股。營建股亦爲內需受惠股,7月底管制降級後看屋人潮陸續回籠,近期雖有少數業者出現誇大的行銷手法,但根據實地看屋及公司訪談,市況確實回溫許多,且營建股有不錯的配息,可配合建案完工入帳進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