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最有價值球員,爲何在總決賽迷失?

新疆伊力特時隔4年重返總決賽,但0-4被橫掃的結果令人失望。

讓人失望的不止是屈居亞軍,還有他們的隊長兼常規賽MVP阿不都沙拉木總決賽發揮失常。

場均9.4分7.8籃板4.8助攻1.5失誤,命中率只有36.4%,三分命中率更是僅有慘淡的20%。甚至連罰球命中率也是不真實的38.5%。

你實在很難想象,常規賽最強本土球員(阿不都沙拉木:新疆隊的萬能鑰匙),在總決賽打出來的數據竟然如此驚悚......

球迷甚至在玩梗——難道上場打球的是李大國?沙拉木去拍《鄉村愛情》了?

沙拉木比常規賽場均少了將近10分,4場總決賽打下來沒有一場超過14分,這絕不是狀態不好能夠解釋的現象。

據我觀察,沙拉木表現低迷和遼寧隊極具針對性的防守很有關係。G1、G2兩場比賽,遼寧用付豪和沙拉木對位,有尺寸也有機動性的付豪不懼怕沙拉木招牌的低位背打,也可以頂住沙拉木的強行突破。而當沙拉木這持球的兩板斧被限制,基本等同於被封住任督二脈。

G1和G2,沙拉木在進攻端7次挑戰付豪,但僅有1次創造了得分。而且這個進球還是一個付豪已經封到臉上、頗具運氣成分的三分。

當時解說比賽的李秋平指導給出了一針見血的點評:“沙拉木,他打付豪完全沒優勢。”

常規賽可以通過低位背打充當進攻中軸的沙拉木,總決賽G1、G2在付豪的限制下,持球攻擊的難度大大增加。因此,沙拉木的存在感顯得尤其低。

數據統計可以印證這一點,常規賽回合佔有率24%的他,總決賽期間下降至15%,而這符合沙拉木比賽裡水土不服的觀感。

G3和G4的沙拉木在數據上有所起色,兩場比賽他都得分上雙,原因是他根據情況進行了打法上的調整——既然一對一落位打不動付豪,那就跑起來,通過無球進攻在行進間擺脫被付豪尺寸籠罩的問題。

和沙拉木當過隊友的曾令旭在解說比賽時也拿出了說明書:“不要讓沙拉木持球打,應該讓他動起來打,讓他行進中接球去做判斷。”

G3沙拉木對上付豪的第一攻,就是在三分線外空手接球打時間差晃開防守的突破,這也讓他找到了對付付豪的辦法——那就是動起來,不僅陣地戰通過無球跑動牽扯防守,還要利用防守反擊的快速跟進下分。

G3沙拉木對上付豪終於破荒,他要動起來,靠時間差和節奏變化,才能給自己創造空間

當反擊打出來,沙拉木纔能有作用

通過這種方式打開局面之後,沙拉木開始找回了些MVP的樣子。當進攻選擇多了起來之後,防守難度也會成倍增加,因爲防守人要預判你到底以什麼方式進行攻擊。而當沙拉木可以向防守拋出選擇題時,他的進攻也開始活了。

G3他3次打付豪全部成功,其中還有2次是久違的低位坐打。全場比賽,他4次面對防守人一對一,全部打成。

但是,一看數據單,沙拉木41分鐘也只是拿了14分,還不及常規賽的正常水平......

這是因爲,楊鳴指導並沒有忽視沙拉木打開局面的事實,而他給出的迴應是——G3下半場,防守更好的李曉旭代替付豪首發。

而這個調整帶來的結果是,沙拉木下半場第一回合對位李曉旭,但發現自己沒辦法吃掉這組對位,然後只能進攻端隱身,如同G1、G2對上付豪的場景一樣。

突破不了李曉旭的位置

坐打李曉旭也不行

G4也是一樣,沙拉木強突李曉旭不成功

另一方面,沙拉木的體能也無法支持他打41分鐘還保持高強度的消耗。帶着高燒上陣本來就讓競技狀態打折扣,再加上頻繁的跟進反擊已經讓沙拉木消耗了大量體能。

不知道屏幕前的你有沒有發現這樣的鏡頭——G3首節還沒過半,沙拉木一次反擊之後已經張大嘴巴猛猛喘氣了......

沙拉木38.5%的罰球命中率,大概也是體能撐不住的信號。而打慣高強度對局的遼寧隊,倒是對這種消耗習以爲常。

遼寧隊對新疆隊可以說是“降維打擊”,他們在身高、運動能力、高強度消耗下的耐力條,這幾方面都佔據絕對優勢。這組數據也許能充分展示兩隊存在的差異:

總決賽期間,遼寧隊的趙繼偉籃下8中6,張鎮麟10中9,付豪18中16。

而新疆隊這邊,齊麟籃下13投9中,沙拉木只有15投9中。

以及,常規賽前場籃板率6.3%的沙拉木,總決賽掉到了2.4%......

當然,籃球世界裡並不存在絕對的“大就是好”,小球時代的盛行也充分證明,以小搏大是一種有效的策略。

新疆隊在這輪系列賽裡,不是沒有嘗試過另闢蹊徑擺五小陣容,但很尷尬的是——五小陣容需要用射程拉扯空間,恰巧他們的隊長兼核心沙拉木不是一個能通過射程懲罰防守的球員......

沙拉木需要這種堅決的出手懲罰防守

G4下半場發生的事情就是上述論點的真實寫照,第三節末邱彪指導在落後的情況下襬出五小陣容搏命反撲。

然後沙拉木在此之後完成了5次出手,全部是三分球,但無一命中。

邱彪指導沒法在關鍵的搏命時刻撤下沙拉木,他是士氣和凝聚力的支點。但是,沙拉木沒有三分這件事情又的確深深傷害了新疆隊的進攻。

韓德君直接放沙拉木一步,因爲他知道沙拉木沒辦法用三分懲罰防守

他的三分球除了不準之外,還有另一個“致命”的問題。當空位出現,沙拉木並不能堅決果斷的把球給投出去,每次空位接球,他都不是直接完成C&S的出手動作,而是先虛晃一槍。

五小很需要他投三分,但這樣猶豫的打法,對遼寧隊根本不痛不癢

這也說明,遠投從來不是他的第一選擇。而一個三分球命中率只有20%的球員,確實也很難把遠投當作第一選擇......

可是當你每次接球都先嚐試用假動作點一下,其實就是白白給防守人到位的時間,當防守一旦重置,站住位置,不但沙拉木自己出手的空間沒有了,也蠶食隊友進行下一步操作的空間。到最後,回合時間即將結束,又只能落到艱難的一對一單打,而沙拉木又無法像常規賽那樣一對一把對位的防守人給吃掉。

第一時間獲得空位沒有出手,停下來之後發現,不會再有空位了

楊健在解說時,多次說到新疆隊的三分球“如金子般珍貴”,而沙拉木這樣延誤最佳出手時機的習慣,卻讓新疆隊擺出的五小隻是自欺欺人而已。

相比之下,新疆隊的五小不是完全沒有啓動的時刻,第四節唐才育上場後連續的三分線外堅決出手命中,一度起勢反撲,讓分差縮小到可追的程度。從這一點也看得出來,新疆隊只有當更多人可以像唐才育這樣通過三分打擊防守,遼寧隊的防守重心才能夠被分散,新疆隊纔有可乘之機。

這樣一來,也許總決賽還在繼續,而不是以4-0的橫掃草草了事。

但現實就是很骨感,遼寧隊在防守時根本不管除了齊麟和唐才育之外的其他人施射三分。而新疆隊也沒有其他的後手招,他們只能像西西弗斯那樣,不停把球傳到被遼寧隊壓迫防守的唐才育手裡,讓唐才育頂着防守施射三分,然後以打鐵回防告終,做着自欺欺人的無用功。

其他人不投,就是找唐才育,唐才育又被嚴防,最後陷入死循環

大家都不投,因爲齊麟和唐才育都被盯住,最後就是新疆隊進攻信心崩潰

好了,現在我們可以做一個總結。沙拉木之所以在總決賽全無MVP的樣子,不僅是遼寧隊已經把他給摸透,更是因爲他低位、突破、無球的三板斧在高強度的對局中完全不適用,也沒有其他的後手招可以在這種場合派上用場。

沙拉木的低迷和新疆隊的0-4也許是必然的結果。說到底,沙拉木的技戰術特點無法支撐他作爲戰術核心,低強度常規賽所造成的假象無法在總決賽延續。當泡沫被戳穿,球權角色已固定,新疆隊又沒有第二個同位置的戰術軸心,體系崩盤就只是時間問題。

G4的最後,已經山窮水盡的邱彪指導終於想起來板凳上還坐着克里克。而克里克就是球迷想象中沙拉木應該有的樣子,只打了8分鐘的澳大利亞人以100%命中率拿到11分,其中三分線外2投2中。防守端還貢獻了1斷1帽。

克里克作爲小型內線,在攻防兩端提供了充沛的能量和強度,以及進攻空間和多種解題的方式,這是MVP沙拉木沒有做到的事情。

如果沙拉木能像克里克這樣吃掉對位,事情是不是就不一樣了呢?

總決賽的沙拉木,其實讓我想起他在國家隊打球的樣子。在國際賽事上,沙拉木也沒辦法像在CBA那樣扮演戰術核心,因爲完全不具備對位優勢時,他可以做的事情太少了。

說白了,當沙拉木被高強度比賽剝去核心的花架子,那麼他只是個“追夢”。甚至說,他還達不到追夢的戰術價值,因爲傳球速率和侵略性不足的沙拉木,還沒什麼弧頂發牌能力。

他更像是一個機動性和投籃能力退化版的巴圖姆。而巴圖姆拿MVP這件事情,真的有些不合理......

我非常尊重作爲職業運動員的沙拉木,大傷後還能重返巔峰,這已經證明他的職業精神、自律性值得所有人向他學習和致敬。

但一是一,二是二,優異的精神品質並不能取代球技水平,以及沙拉木並不具備MVP應有的統治力的事實。

這就是他打出4場糟糕的總決賽的底層原因。

當然,我也非常希望,沙拉木以後能打臉,將上述說的一切都證僞。因爲一位意志品質優秀的球員就這樣被埋沒,實在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