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令北約驚懼的俄羅斯核動力戰鬥巡洋艦將復活?

前幾年的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圖/北德文斯克)

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Sergey Shoigu)宣佈,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核動力戰鬥巡洋艦(Admiral Nakhimov nuclear-powered battlecruiser),大修與升級工作已經接近尾聲,有望在年底前進行海試。該艦爲「基洛夫級」(Kirov class)3號艦,是除了航空母艦之外,排水量最大的作戰軍艦,曾經令北約與美國感到驚懼。

1945網站報導,此消息是俄羅斯官方媒體塔斯社(Tass)所批露,報導稱,紹伊古在一次電話會議上宣佈了這一消息,略述該艦已配備現代化的雷達與感測設備,也換裝新式的飛彈系統。

基洛夫級的戰鬥甲板,滿是各種飛彈垂直髮射器。(圖/網路)

紹伊古說:「該艦預計將於 2023 年底重返大海,在完成海試之後,將重新服役於北方艦隊。」

在冷戰時期,前蘇聯做爲與美國對抗的另一極霸主,海軍的建設是比較落後的,一方面是地緣因素,前蘇聯對海洋交通沒有迫切性,二方面是赫魯雪夫認爲,核潛艦比水面艦艇更重要。一直到古巴危機發生,蘇聯只能派出潛艦與美國的水面艦艇對恃,在視覺觀感上就遜色多。

此後,蘇聯開始在大型巡洋艦上急起直追,經歷肯達級(Kynda-class)、克里斯塔1型(Kresta I)、克里斯塔2型(Kresta II),以及卡拉級(Kara-class)之後,在1970年代表出了融合反潛、防空與反艦的「1144計劃」(Project 1144),也就是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堪稱蘇聯軍事科技的極致,全長252公尺、寛度28公尺、排水量28000噸,極速30節(約時速55公里)。其武裝極爲驚人,有20枚P700超音速反艦飛彈、近200枚的各種防空飛彈,以及重型魚雷、反潛火箭等等,被稱爲「火力艦」或是「武庫艦」。

1號艦「基洛夫號」在1977年下水,2號艦「伏龍芝號」在1981年下水,預計建造5艦,立即就讓美國與北約感到訝異,於是雷根政府提出「愛荷華級戰艦現代化工程」,就是爲了抗衡基洛夫級的威脅。

不過,蘇聯因爲介入阿富汗戰爭而面臨財政困難,1986年3號艦「加裡寧號」下水時,已經窮途末號,而4號艦更是直到蘇聯解體後才完成,稱爲彼得大帝號。

「加裡寧號」在蘇聯解體後被改名爲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但是在服役時間不長,在1997年就被送到北德文斯克造船廠維護。之後很長的時間,一直都在幹船塢裡。

到了 2008 年,俄羅斯官員主動表示,已獲得這艘船的大修資金,經過多年的不確定性,到了 2014 年 1 月,看到該艦斷斷續續的整修,2015年底,最終拆除了所有舊設備。

到了2019年,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還是在幹船塢當中,四周全是鷹架;到了2020年纔看到它重新進入水裡,但工程還沒結束。

俄羅斯莫斯科號導彈巡洋艦於 2022 年 4 月被烏克蘭軍隊擊沉後,他們現在需要新的大型艦來提振士氣,納希莫夫海軍上將就是俄軍的希望。俄羅斯國防部副部長克里沃魯奇科(Alexsey Krivoruchko)稱,該艦最終將成爲「世界上最強大的戰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