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毓羣談赴美建廠、能源公司和磐石平臺
編譯|楊玉科
編輯|李國政
出品|幫寧工作室(gbngzs)
“起初,我們想在美國投資,但美國政府拒絕了。”寧德時代創始人兼董事長曾毓羣表示,如果美國當選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打開中國投資電動汽車供應鏈的大門,寧德時代將考慮在美建廠。
11月7日,在寧德時代總部附近,曾毓羣接受了路透社的獨家採訪。他談到了準備在美國的投資;談到歐洲工廠的盈利之路,還談到了馬斯克的4680電池,以及爲什麼業界把所謂的固態電池視爲下一個重大突破是錯誤的。
通過包括特朗普在內的民主黨和共和黨人支持的各種保護主義貿易措施,中國電動汽車和電池製造商被排除在美國市場之外。特朗普在2017年開始的第一個總統任期內,發動了更廣泛的對華貿易戰。
美國認爲中國的電動汽車和電池企業得到了政府的補貼。出於競爭和國家安全方面的考慮,它們成爲了一些最嚴重的貿易壁壘的目標。
中國製造的電池不符合拜登(Joe Biden)政府制定的電動汽車補貼的資格,拜登政府還採取行動,阻止任何採用中國聯網汽車技術的車輛。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被徵收100%的關稅。
拜登政府反對的一項共和黨法案將更進一步,對於福特汽車和特斯拉等授權使用中國電池技術的美國公司生產的汽車,購車補貼也將被限制。
貿易壁壘阻礙了一些世界領先的電池和電動汽車公司,包括寧德時代及其最大的電池競爭對手比亞迪,否則它們有助於加速美國的電動汽車轉型。與寧德時代不同,比亞迪還生產電動汽車,現在與特斯拉競爭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的領先地位。
儘管特朗普希望阻止中國汽車進口,但他表示,對中國汽車製造商在美國生產汽車持開放態度。
特朗普在8月接受路透社採訪時曾表示:“我們將給予激勵,如果中國和其他國家想來這裡銷售汽車,他們就會在這裡建廠,僱傭我們的工人。”
這些言論,讓曾毓羣對寧德時代在美國的擴張保持了興趣。他說:“我確實希望未來他們對投資開放。”
這是自特朗普在11月5日大選中獲勝以來,美國汽車製造商的主要中國供應商首次發表上述言論。特朗普競選團隊沒有立即迴應置評請求。
到目前爲止,寧德時代在美國的業務,僅限於與汽車製造商達成電池生產許可協議。2023年,福特宣佈在密歇根州建立一家電池廠,生產磷酸鐵鋰電池,在那裡生產的電池將基於寧德時代的技術,但工廠本身將歸福特所有。4月份的一份報告稱,通用汽車可能正在尋求與寧德時代達成類似的協議。
特斯拉也達成了類似的協議,授權寧德時代技術在內華達州生產電池。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路透社,該行動預計將於2025年啓動。
曾毓羣接受採訪時表示,特斯拉的許可協議,將使其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 Musk)能將資本集中在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汽車上。
綠色能源供應商
寧德時代是全球最大的鋰離子電池製造商。目前,該公司提供的電池佔全球電動汽車電池總量的37%,但曾毓羣並沒有滿足於已有的成就,他打算將寧德時代重塑爲一家綠色能源供應商,還計劃大幅削減開發電動汽車的成本,這可能顛覆汽車行業。
曾毓羣預計,開發和管理“零碳”電網的業務,將創造出比電動汽車電池供應“十倍”的規模。他說,寧德時代的目標是建立足夠大的獨立能源系統,可以爲一個大型數據中心甚至一個城市供電(一些數據中心的用電量比整個城市還多)。
曾毓羣的舉措旨在爲他成立25年的企業開啓新增長通道。他的第一個重大突破,是銷售蘋果iPod的鋰離子電池,隨後在2011年與寶馬達成供應協議,轉向電動汽車。
寧德時代去年銷售了價值400億美元的電動汽車電池,高於一年前的330億美元。曾毓羣提出的電網收入增長10倍的目標如果實現,這家電池製造商將與中國最大的國有石油巨頭中石化和中石油平起平坐。
寧德時代的儲能業務去年增長了33%,明顯快於電動汽車電池業務。但曾毓羣認爲,寧德時代的更大機遇在於提供可再生能源電網系統,其中包括電池存儲,以及將電動汽車電池整合到當地電網的車輛到電網系統。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高的電動汽車採用率。近幾個月來,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佔中國新車銷量的一半以上。
曾毓羣認爲,寧德時代可以建立一個足夠大的零排放電網,爲一個大型採礦綜合體或一個城市供電。該公司的目標是遠遠超越儲能,進入發電領域。“與電動汽車相比,這是巨大的。”他說。
這些電網和寧德時代的管理系統,可以爲人工智能公司提供服務,爲數據中心爭取綠色能源。曾毓羣表示,寧德時代將與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渦輪機供應商合作。
“很多數據中心公司都在問我,‘你真的能做到100%綠色嗎’。”曾毓羣說,“他們有錢,但沒有技術。”他說其中還有一些“巨型公司”。
寧德時代正計劃與其投資的中國礦業公司洛陽鉬業,在剛果民主共和國開展試點項目。該公司還與中國南部沿海省份海南合作,開展一個將儲能與太陽能和海上風力渦輪機相結合的長期項目。
“磐石”電動汽車平臺
在另一項戰略舉措中,寧德時代計劃提供一個集成遠續航電池的成品電動汽車平臺。這個平臺將包含製造一輛行駛車輛所需的一切。客戶只需要設計和建造內飾和外觀。
他的目標,是將電動汽車的開發成本,大幅降低到原來的1/10。這樣一來,將新品牌和新車型推向市場只需花費幾百萬美元,而不是幾十億美元。這將使汽車行業向新的競爭者敞開大門,從而刺激創新,降低消費者的成本。
該項目代號爲“磐石”。該平臺的電池,一次充電可行駛800多公里。曾毓羣說,電池被集成到底盤中,以保護它在事故中免受損壞。
“磐石”項目尚未正式公佈,但寧德時代已經開始向客戶推廣該平臺。路透社記者在寧德時代總部,看到了爲客戶和員工展示的電動汽車平臺演示版本。曾毓羣表示,這將使一家小衆電動汽車公司,每年僅銷售1萬輛汽車就能盈利。
寧德時代已經向保時捷展示了“磐石”技術,或用於潛在的豪華電動汽車,並向阿聯酋渴望創建本地電動汽車品牌的投資者展示了該技術。“我們並沒有試圖製造一輛汽車,從來沒有。”曾毓羣說,“但我們試圖爲汽車製造商做好一切準備。”他補充說,他的公司甚至可以爲汽車提供3D打印的車身。
歐洲關稅是“愚蠢的”
在歐洲,寧德時代一直在制定一項計劃,與Stellantis在西班牙建立一家合資電池工廠,該交易可能在明年1月敲定。過去6年來,該公司一直在德國經營一家工廠,目前正在匈牙利建設一家新工廠。曾毓羣表示,這些工廠將分別在2025年和2026年實現盈利。
規模更大的匈牙利工廠將於明年投產,其電池產能將達到100吉瓦時,成本遠低於德國工廠。這些工廠是在歐洲爲寶馬集團、Stellantis集團和大衆汽車集團生產電池計劃的一部分。
曾毓羣對路透社表示,寧德時代的歐洲業務很重要,部分原因是歐洲優先考慮清潔能源轉型,但他稱歐盟決定對中國進口電動汽車徵收高達45.3%的關稅是“愚蠢的想法”。
歐洲汽車製造商最好與中國汽車製造商合作——就像Stellantis與中國的零跑合作一樣——將成本更低的電動汽車和遠續航混合動力車推向市場。“實際上,在這場戰鬥中,中國更先進,”曾毓羣說,“爲什麼不向我們學習呢?”據路透社報道,歐盟委員會拒絕對他的言論發表評論。
不過,寧德時代在中國面臨競爭對手的批評,稱其規模賦予它在電池礦料定價方面過大的權力,以及排擠競爭對手的能力。但曾毓羣表示,寧德時代並非試圖通過壓低鋰價將競爭對手擠出市場,並認識到建立盈利供應鏈的必要性。“作爲電池領域的大玩家,我們希望或盡最大努力爲每個人維持氧氣。”
曾毓羣還淡化了固態電池作爲下一個改變遊戲規則的技術的潛力。寧德時代擁有2萬多名研究人員,其中1000人專門從事固態電池的研究。多年來,固態電池一直被吹捧爲比當前一代電動汽車電池更輕、更強大的替代品。中國政府還爲固態電池的研究,提供了超過8.3億美元的資金。
但曾毓羣認爲,鈉離子電池纔是一個更好的選擇,有可能取代寧德時代目前生產的磷酸鐵鋰電池的一半市場。專家表示,與其他電池材料不同,鈉既便宜又豐富,而且這種化學物質有可能降低電動汽車的火災風險。寧德時代提供了一種鈉離子電池,與新推出的超級混動電池Freevoy中的鋰離子電池搭配。
諫言馬斯克
寧德時代是特斯拉上海工廠的主要供應商,該工廠是特斯拉最大、最賺錢的工廠。
寧德時代與特斯拉有相似之處。兩家公司都在各自的細分市場,佔據主導地位。寧德時代打算涉足可再生能源電網、電動汽車平臺開發和V2G技術。特斯拉打算把自己的未來,押在機器人出租車和機器人上。
也許這兩種計劃都能結出碩果,帶來更大的利潤,但就造福人類而言,寧德時代的概念,似乎是更貼切、更深思熟慮的方法。
馬斯克今年4月訪問北京時,曾毓羣曾與其會面,並多次與他交談。曾毓羣表示,他同意這位特斯拉創始人對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汽車技術潛力的看法。
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技術,完全依賴於攝像頭和人工智能,希望製造出價格合理、可以大量銷售的自動駕駛汽車。它的競爭對手大多在製造更昂貴的汽車,配備了層層冗餘的技術,用它們來經營出租車或送貨服務。
曾毓羣在談到馬斯克的戰略時說:“他正在全力以赴,我認爲這是一個好的方向。”
但曾毓羣說,他已經直接告訴馬斯克,對4680圓柱形電池的押注“將會失敗,永遠不會成功”。
“我們進行了一場非常激烈的辯論,我向他證明了。”曾毓羣說,他沉默了。“他不知道怎麼製造電池。這是關於電化學的。他擅長芯片、軟件、硬件和機械方面的東西。”
曾毓羣說,他還問過馬斯克,是否爲特斯拉推出新車或新技術設定了不切實際的時間表。馬斯克告訴他,他想激勵特斯拉的員工,讓他們集中精力,任何超過2年的時間框架都可能是“無限的”。
“他的問題是誇大其詞。我和他談過了。也許有些東西需要5年的時間。但他說2年。我問過他爲什麼。他告訴我,他想推動員工。”
馬斯克上個月承諾,明年將在德克薩斯州和加州部署完全自動駕駛版本的特斯拉Model 3(參數丨圖片)和Model Y,並在2026年推出一款沒有方向盤和踏板的雙座Cybercab機器人出租車。這一預測引發了投資者的懷疑,他們聽馬斯克承諾自動駕駛已經有大約10年了。
曾毓羣沒有提到馬斯克沒有兌現的承諾,但他說:“他自己可能認爲需要5年,但如果你相信他說的2年,你就有大麻煩了。方向是正確的。”
(本文部分內容綜合Automotive News、Reuters、Clean Technica報道,部分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