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OG第5日學術盛宴盛大開啓 全體大會領軍專家齊聚一堂

第十四屆北京大學消化腫瘤大會暨CGOG2024年會於2024年6月11日—16日在北京順利舉行召開。本次大會以“創新、共贏、卓越”爲主題,緊跟國際前沿,採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方式,彙集多位院士及學術領軍專家,立足消化系統腫瘤精準治療,聚焦最新研究進展與熱點難點。大會內容精彩紛呈,除了設立專場速遞來分享最新學術進展,還設立了胃癌、食管癌、結直腸癌、肝膽胰腫瘤、神經內分泌腫瘤、罕見腫瘤/罕見突變等專場,此外,進一步拓寬了精準轉化醫學、細胞免疫治療、新藥臨牀研究的研究討論,爲行業帶來最前沿的學術知識及未來研究趨勢展望。

會議通過線上多個平臺直播、轉播,每個專場觀看超10萬人次,6月15日的全體大會更是吸引了20萬人次觀看。大會由北京癌症防治學會、CSCO臨牀研究專家委員會、CACA腫瘤精準治療專業委員會、中國女醫師協會臨牀腫瘤專業委員會、《腫瘤綜合治療電子雜誌》編委會、蘇州工業園區康林腫瘤科技創新研究院共同主辦,中國胃腸腫瘤臨牀研究協作組(CGOG)協辦,由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北京市腫瘤防治研究所承辦。

本次大會全體會議在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張小田教授和李健教授主持下拉開序幕。

首先,大會主席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沈琳教授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歡迎辭,對各位遠道而來的專家學者表示歡迎和感謝。同時沈琳教授也指出,近年來我國消化系統腫瘤的基礎研究、新藥研發、細胞治療飛速發展,但仍有很多沒有解決的臨牀問題,期待各位專家就目前面臨的臨牀瓶頸,深入探討、暢所欲言,更好的指導消化系統腫瘤診療的臨牀實踐,爲各位同道帶來一場精彩的學術盛宴。

隨後,北京大學國際癌症研究院詹啓敏院士進行開幕式致辭,對參會專家表示熱烈歡迎和感謝,詹啓敏院士概述了目前我國腫瘤防治所面臨的挑戰,尤其強調我國消化道腫瘤高居不下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呼籲科技創新和國際合作,以推動消化系統腫瘤診療進步,實現"健康中國2030"的目標。希望通過本次大會的深入交流與討論,進一步發展消化系統腫瘤診療新策略,分享科研成果,激發新的思考和合作。

本場會議設有“國際前沿”與“臨牀挑戰”兩個專場。在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沈琳教授與北京大學蔣爭凡教授共同主持下,“國際前沿”專場正式開始。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魏於全院士聚焦生物技術藥與生物治療研究進展,總結了目前全球生物藥研發現狀,指出基因組學、蛋白組學以及生物信息學爲生物醫藥研發帶來新機遇;結構生物學爲生物藥的設計等帶來新的突破;合成生物學作爲一門新興學科,也代表了生物藥物設計和研發的新趨勢。同時,魏於全院士結合自身醫工結合經驗,介紹了細胞、抗體、疫苗、基因、溶瘤病毒等生物醫藥的研究歷程、臨牀應用、最新進展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邵峰院士首先回顧了PD-1等免疫檢查點及其抑制劑的發現和研發歷程,提出原創基礎科學的發現催生和發展腫瘤免疫治療,並針對我國創新藥的研發提出新見解。邵峰院士進一步以天然免疫系統如何識別和應對細胞內部的細菌爲切入點,引出細胞焦亡這一概念,指出焦亡是一種廣泛發生的,能夠刺激機體炎症反應和活化免疫系統的機制。利用焦亡理念,可以將冷腫瘤變爲熱腫瘤,從而發揮抗腫瘤及免疫治療協同作用。邵峰院士團隊還首次發現針對LPS合成通路的天然免疫受體,該受體所介導的炎症信號是STING/TLR通路之外全新的天然免疫激動通路,爲後續抗腫瘤免疫的激活及相關藥物的研發提供新的思路。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閻錫蘊院士以“納米酶催化醫學”爲題,詳細介紹了納米酶的概念和發現歷程,梳理了納米酶從意外發現到目前成爲前沿科學新領域的變化,並進一步展望了納米酶在醫學上的應用,如:納米檢測技術因其較高的靈敏度,可以很好的替代一些現有的檢測技術;納米酶催化能夠解決超級耐藥菌感染等複雜臨牀問題以及納米酶探針可以進行腫瘤體內診斷等。最後閻錫蘊院士提出納米酶爲腫瘤催化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鐵蛋白藥物載體有望成爲未來抗腫瘤藥物研發的新平臺。

在討論環節,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欽倫秀教授和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張小田教授就腫瘤新抗原疫苗能否通用化、如何平衡抗腫瘤免疫治療療效和不良反應、鐵蛋白藥物載體平臺能否克服胃癌異質性等問題展開討論。

大會“臨牀挑戰”專場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欽倫秀教授和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李健教授主持展開。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沈琳教授爲在場嘉賓進行了“細胞免疫治療在消化道腫瘤中的新突破與體會”的主旨演講。指出細胞治療已經在實體瘤領域大顯身手,目前多個靶點的CAR-T治療藥物有效率已大幅提升。但是CAR-T治療實體瘤仍存在靶點篩選困難,持續性不足、功能減弱、難以遷移浸潤至腫瘤組織等瓶頸。沈琳教授進一步分享了國內外細胞治療最新研究數據,結合自身豐富的臨牀及轉化研究的經驗,就如何篩選獲益人羣,採集T細胞和回輸的時間,給藥方式等相關熱點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並指出細胞治療有望成爲實體瘤中最具前景的治療方式,爲患者帶來生存獲益。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徐瑞華教授基於結直腸癌臨牀診治所面臨的難題,詳細介紹了其團隊在“創建腸癌早診及療效預測新方法”,“建立中國人羣分子分型,探索腸癌進展及耐藥新機制”,“創建腸癌精準治療體系”三個方面做出的一系列貢獻及創新,指出目前我國結直腸癌診治達國際先進水平,中國腫瘤臨牀研究取得了長足進步,並感謝各位同道給予的支持和幫助。

在討論環節,北京大學蔣爭凡教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劉天舒教授以及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魯智豪教授基於自己的專業領域,熱烈討論了細胞治療復發後的治療策略、表觀遺傳藥物在免疫治療中的應用、免疫治療有效患者停藥時機、CART最佳聯合方案、pMMR/MSS結腸癌免疫治療效果不理想的深層次機制等多個話題,爲消化系統腫瘤的精準治療帶來新的思考。

最後,大會主席沈琳教授對本場會議進行總結,感謝本次大會各位講者高屋建瓴,給與會者們帶來了最新的學術進展和治療理念,爲更好的破解消化道腫瘤領域的瓶頸提供了良好思路,並期待大家繼續關注其他分會場學術活動,共享學術盛宴。

通訊員: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消化內科 李文斐、焦曦、陳楊

大會背景

CGOG成立於2010年11月27日,是由以沈琳教授爲代表的全國胃腸腫瘤臨牀領域知名專家,以及相關研究專家,行業同道自願組成的非營利性學術團體。臨牀工作與科學研究的完美融合推動了醫學發展的進程。CGOG的成立宗旨是團結和組織全國消化系統腫瘤工作者,搭建學術交流、經驗分享、探討難題和未來合作的平臺,共同推動消化系統腫瘤診療的創新與發展,最終提高患者獲益。CGOG至今已成功舉辦了14屆年會,每屆都能夠呈現不一樣的精彩,知名度和影響力日益擴大,得到了國內外同道的大力支持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