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憂鬱諮商」執行率僅2.4% 張善政挨批惠而不實

產後憂鬱諮商補助對象包括孕期中的桃園婦女及其伴侶。(婦幼局提供/蔡依珍桃園傳真)

桃園市長張善政選舉牛肉之一就是推動產後憂鬱諮商,但去年5月開始整年度執行率僅15.8%,今年擴大對象到現在也才2.4%,議員直言標準太嚴苛、適用範圍太小,要求放寬,副市長王明巨認爲憂鬱諮商不若一般社福大家搶,有需求者甚至會排斥,除精進精準對象,也允諾研議擴大。

議員凌濤說,桃園去年開始推出「產後憂鬱暨婦女心理諮商計劃」,2000萬預算只用了15.8%,他認爲剛實行整體執行率偏低可以理解,民衆仍在慢慢獲知資訊,今年1月起,計劃擴大到孕期、伴侶、罹癌婦女及其照顧者都能使用心理諮商,經費也增加到3500萬元,但執行率至今僅2.4%,以第一季繳出這樣的成績單,他大膽預言就算到年底仍然無法達標。

「施政不應該只看數字,更應該照顧到每一個故事!」凌濤認爲,市民無法真正受惠的原因在於標準太過嚴苛,產後憂鬱評估計劃分數必須達13分才能進入評估,建議擴大到孕產婦「自我覺察」認爲有需要,即刻提供服務,甚至可擴展至不限於產後憂鬱、五癌及孕期婦女,未來女性不管在家庭、或者職場上面臨心理壓力,全體適用。

議員楊家俍也認爲,產後憂鬱篩檢率很高,6513人有1031人大於13分,但服務人次低僅198人,形成爲德不卒、惠而不實,建議擴大到重大傷病或是女性高風險的自體免疫疾病紅斑性狼瘡等疾病,而不孕症飽受肚皮扎針、期待又落空的心靈折磨,也應該納入,他指出,要不要進一步諮商是個人選擇,但敞開大門照顧婦女,瞭解需求再進一步滾動檢討,才能真正照顧女性,他也建議在諮詢後介紹彈性工時工作給患病婦女,照顧更全面。

婦幼局長杜慈容允諾尊重產婦自由意願,她表示,今年放寬補助對象,孕期中的桃園婦女及其伴侶、罹患癌症(乳癌、卵巢癌、子宮相關癌症、結腸及直腸癌、肺癌)婦女及其主要照顧者,都能申請心理諮商補助,沒有限制,而產後憂鬱量表達13分是會由社工主動關心媒介,歡迎有需求者提出申請,婦幼局都會提供精神醫療評估服務和轉介,或是中醫診療。

「心理諮商不像社會福利搶着要,濫用機會不高!」王明巨說,實務上民風擔心被貼標籤而排斥,除了會加強產後憂鬱潛在風險者諮商,也會研議分階段擴大補助對象,他認爲重大傷病者可先開放,再逐步擴展到憂鬱量表達13分的一般女性,後續將召開專家會議確認。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服用精神科藥物,請勿自行停藥!衛福部24小時安心專線:0800-788-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