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解析-中國推動「雙碳」開啓新機遇

本次調查涵蓋全球10個主要市場的2,174家企業,超過四分之三的企業認爲,中國向綠色低碳經濟轉型的承諾吸引着他們到中國市場開拓業務。

企業也已開始採取行動,來提升在中國業務的可持續發展,42%的企業表示計劃提高業務運營的可持續性,41%的企業正在計劃增加投資,以提高在中國的生產設施或辦公樓的節能性、減少碳排放。

許多受訪企業認爲,中國推進「雙碳」目標的努力,將爲市場增長和創新提供重要機遇。企業進一步指出可再生能源、電動汽車和節能產品等行業,在中國的低碳轉型進程中最具發展潛力,在實現「雙碳」目標的過程中,可持續產品、材料和能源系統等在中國的需求將會增長。由此,有大約86%與中國有業務往來的企業表示,中國的「雙碳」目標對他們來說,是個發展機遇。

得益於中國政府對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的承諾、以及消費者對環保的興趣與日俱增,此次調查的企業管理階層中,超過九成受訪者認爲,過去五年中國消費者對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已經增強,其中四成的受訪者表示這種意識已顯著增強。

隨着消費者可持續發展意識的增強,以及監管機構更堅定實施可持續發展相關措施,進入中國市場的海外企業,也必須做出相應調整。與中國有業務往來的企業中有87%認爲,中國供應鏈合作伙伴的ESG和可持續發展相關實踐,對他們來說很重要或至關重要。儘管世界貿易格局依然撲朔迷離,但企業仍然積極拓展中國業務,增加對中國市場的投資。

這份調查同時顯示,無論是已開始還是正計劃在中國投資的企業,他們對在中國市場的業務發展前景,都充滿信心。87%的企業預計未來12個月,對中國的出口和銷售將實現增長。其中,預計能夠實現20%或以上增長的企業達到63%。對於企業來說,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中國都是發展的焦點。

中國消費市場的潛力也是一大優勢。中國擁有14億的人口,這爲全球企業的出口,提供了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在歐洲或非洲等市場發展業務需要面臨語言、經濟發展程度和監管等多方面的差異,與之相比,在中國市場拓展業務非常快速和高效。

中國過去多年作爲世界工廠,而建立起來的供應鏈體系越發成熟,32%的受訪企業認同這一點,並稱中國供應鏈的便利性是他們來此拓展業務的原因之一。與供應鏈一樣出色的是中國的物流和基礎設施,超過四分之一的受訪企業將此列爲其在中國拓展業務的原因之一。

作爲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數位經濟的發展在疫情之後進一步提速。電商和數位支付更是得到迅猛發展。結合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等技術,中國快速發展的數位經濟爲海外企業提供了觸達更多目標客戶的機會。約92%的企業表示,中國快速發展的數位化進一步增強了在中國的業務增長前景。

有鑑於此,數位經濟是多數企業眼中的兩大投資機遇之一,38%的受訪者將其列爲中國市場最重要的發展機遇之一,僅次中國的經濟增長。中國中產階級的消費者正變得越來越富裕,也越來越善於運用數位化技術和產品。這不僅推動中企的發展,也是跨國企業在中國業務發展的重要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