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分析》全球新能源車市場 明年銷量拚1500萬輛(6-1)

車用晶片短缺對於汽車生產的影響力預計在2023年中開始舒緩,汽車供應與經銷庫存將陸續恢復正常,解決長達一年的缺車問題,然而汽車市場在2023年仍有諸多挑戰須面對。首先,能源成本大增使得零組件、運輸、人力成本多方上漲,車價難逃在2023年再度調升;其次,全球性通膨使民生花費增加,並在利率調高下車貸負擔加重,增添市場不確定性;第三,地緣政治對車輛市場的影響已超越過往的關稅箝制,進一步要求供應鏈本土化和產地限制,尤其是最關鍵的零組件如電池,促使汽車產業着手重新佈局供應鏈。時至2023年,各國的電動車發展已出現明顯落差,政策差異下也連帶着影響車廠的規劃。但整體來說,在大環境暫不樂觀的情況下,電動車將持續支撐汽車產業,2023年全球新能源車市場銷售量將挑戰1500萬輛大關,並帶起充電市場的軟硬體商機。

在半導體晶片短缺對美國汽車市場的影響從2021年6月開始趨於明顯,銷量與庫存齊降,在交車輛不足、晶片成本上漲以及2022年俄烏戰爭帶來的多項成本上升使得終端售價顯著提高,因承銷價跟定價很接近,使得均價往上走。

目前車用晶片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生產流程也還沒完全恢復,但庫存的確在慢慢攀升中,不過這就代表着均價往下回跌了嗎?目前看起來恐怕不是這樣,照理講庫存回來後順勢拉擡交車量,但目前看起來整個上游成本不斷墊高,包括能源、各項材料等,都會令車價維持在相對高點的位子,以致在這個情況下,難以預期車價成交價會慢慢往下跌。

全球都在應對通膨,採取了很多策略,如升息,美國今年3月啓動升高利率抑制通膨,結束長達兩年的低利率,讓消費者在買車之時,要負擔的車貸費用越來越高;另一個也是因爲通膨而引發的日常消費問題,因此上述因素加起來,銷售瓶頸從2022年的生產面、供給面,會慢慢移轉到2023年出現需求面衝擊消費端這一塊。

升息使車貸負擔增加,車輛平均售價受多項上游成本影響而居高不下,2022年9月基礎利率已達3.08%,購車須承擔的貸款增加。美國新車平均售價受到缺貨影響而快速攀升,雖然晶片供給進入緩解階段,但造車成本仍受到如電池、貨運、能源成長上升而難以有大幅回降,加上美國數次升息使得消費者的車貸負擔增加,爲2023年新車消費力的隱憂。

面對2023年的預期,TrendForce認爲,明年全球汽車市場規模預期爲8390萬輛。2022年汽車銷售數量預計會在持平或小幅率退中結束,下半年仍處於限制生產的狀況。今年全年預估8090萬輛,年減0.1%。

2023年汽車生產限制將逐步緩解,但因大環境不佳而使需求受到抑制,因此預估全年銷量小幅成長3.7%,總量達8390萬輛。

而負面因素這麼多,爲何還會有小幅成長?這來自於一個前提,在過去一兩年整個居家工作的熱潮,讓很多消費性產品風生水起,但汽車市場並沒有獲利,而因生產限制,在2021年、2022年汽車市場總量是處於相對低檔,而2023年會因爲晶片短缺逐步解決下,生產變順會先釋放一些積壓的需求,尤其是交車不濟而被遞延的需求,然這些需求被釋放且被消化完後,若大環境還是對整個汽車銷售有個不利因素下,還是難以強振。因此整體來講,認爲在基期較低狀況之下,成長動能是比較不足的,所以還會有小幅成長的預期。

在大環境不佳氛圍之下,若汽車市場銷售要回到疫情前的水準,在2025年以前要回到9000萬輛是相對困難的,預估2024、2025年將中階單位數成長,不過在2025年那一年可望回到9000萬輛的銷售水位。

而如今對車用市場要保守謹慎,但不需要過於悲觀,車用市場的亮點還是在電動車上,而因爲大環境景氣的不佳,在加速電動車之際受到一些阻礙,但不會改變潮流的方向,也就是車廠、國家也好,不會這樣就放棄電動化、甚至放棄追求淨零探排的方向。(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