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觀測-自行車展 彰顯臺灣企業家精神

本次自行車國際展是疫後首度迎接國際買主迴歸,開幕當日蔡英文總統親往主持,包含美利達、巨大、桂盟等共計1,023家企業、3,850個攤位參展,據貿協統計有超過90國、4,000名國際買主預先登錄觀展,爲國際自行車亞洲最具規模的產業展覽。去年臺灣的自行車成車及零組件產值超過2,000億元,比前年大幅成長23%,位居全球第二。從各式零件供應到組裝製造,遍佈臺灣中彰投、南部多處的千家萬戶業者打造出獨步全球的產業生態系。多年來外溢至對岸、越南、柬埔寨、印尼等東協國家,甚至前進歐洲等地區,爲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提升,做出巨大貢獻。

除了打進國際自行車品牌組裝市場的巨大、美利達兩大巨頭外,各式零組件廠家各自深耕茁壯,展現特有的產業風貌。早期以自行車、機車輪胎生產爲主的正新橡膠、建大工業,早已開展到汽車輪胎,生產基地拓張至對岸、東協、印度等多處,目前分別排名世界第十大、第廿四輪胎廠。正新橡膠的「MAXXIS」瑪吉斯品牌,爲奈及利亞、西非15國的第一品牌。建大工業則在高爾夫球車、農機車胎的國際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專擅自行車坐墊的鋒明集團,在上一世紀臺灣產業環境不再、自行車組裝車廠外移大陸的情況下,選擇戰後百廢待舉的越南紮根拚鬥,除打造「DDK」自有品牌,並與世界領先的義大利自行車座墊廠SMP策略聯盟、爲其代工,並互爲歐洲與臺灣地區代理,攻克歐洲高端市場。目前有年產兩千萬個坐墊的產能,位居世界前十大自行車坐墊生產廠家。

藏身臺中大甲的野寶科技,更是典型的隱形冠軍。40年間專注於車架、避震器的野寶科技,於上一世紀90年代獲得美國鋁業公司的技術協助,開發出用於航太材料的鋁合金無縫管的焊接和熱處理技術,應用於登山自行車架,晉級國際高階休閒車的市場,成爲自行車界的LV。長期投注技術開發的野寶,爲全球唯一可以同時供應車架、前叉、避震器三位一體、整合避震器車架系統的廠商。也是全球前三大自行車避震器製造廠。除替世界著名的自行車避震器廠OHLINS代工生產,同時成功開發出電動車避震車架系統。野寶出品的鋁合金、碳纖維等輕量、高階材質車架、輪圈開發,爲當今國際高端電動車廠合作的首選。德國領導品牌CUBE、法國Decathlon迪卡農集團等與其策略合作伙伴經年;單價在4,000歐元~10,000歐元高端成車廠,指定其爲合作伙伴。

以自行車機械設備起家的旭東機械尤其要得。1979年從箱包、自行車模具製作、設備開發起始,隨着臺灣產業科技的發展,專注技術深耕研發的旭東,成立第四年即開啓自行車設備整廠輸出;更先後在光電、半導體、航太產業中嶄露頭角。除提供高階自行車所須的裁管、切管、焊接等功能的雷射機械設備、製程、檢測儀器、整廠規劃等輸出國際外;因其自動化起步得早,2000年成功進軍顯示器產業,世界顯示器大廠Sharp、京東方、友達、羣創等的模組、雷射檢修設備都來自旭東。近年更替全球晶圓代工龍頭量身製作晶圓盒全自動包裝機,打入半導體產業供應鏈。由於長年聚焦投入於研發,成爲航太龍頭漢翔領軍的我國航太產業供應鏈成員,正式跨足航太產業。

開啓臺灣自行車國際市場先驅的太平洋自行車董事長創辦人林正義表示,臺北國際自行車展已經成爲全球自行車市場開發、設計的主要指標,決定下一年自行車的趨勢。例如此次參展中,就有宏碁、臺達電等多家電子科技大廠參加,以因應電動車市場的來臨(電動自行車去年產值高過傳統自行車,出口也首度超過100萬臺)。

2023年國際自行車展反映出臺灣產業發展中最重要的核心價值,亦即由中小企業發展出來的臺灣企業家精神。經過近半世紀努力,經由滿足國際客戶品質、成本、交期等要求,蓄積生產效率與競爭利基;建立自行車全球產業供應鏈的過程中,展現臺灣企業特有的企業家精神--專注本業、對研發的深耕投入,對市場變化、預知與因應的敏感度。在近半世紀產業的變遷中,源自臺灣中小企業打拚精神的企業家們,以其專注本業、技術紮根的基本工夫,篤實誠信的商業倫理,在千變萬化的國際市場中,得到商業夥伴的信任與肯定,各自打造企業形象與信譽,在全球製造業供應鏈的地圖中成爲不可或缺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