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合力碳捕捉銀行放款斷頭壓力大減

碳排大戶運用CCUS及預估效應

臺灣和美國成立碳捕捉團體「CCUS產業推動聯盟」,運用國際上CCUS的碳捕捉、利用與封存技術,力促臺灣300家「碳排大戶」有機會自我翻轉,且能爲臺灣銀行業釋放四大高碳排產業、高達2兆3,000億元的放款斷頭壓力,長遠來看將能支援政府部份碳中和政策和企業的需求。

「臺美碳捕捉、再利用與封存(CCUS)產業推動聯盟籌備處由臺灣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左峻德及研一所團隊負責,邀集臺灣300大碳排業者,以及技術供應端的美國企業在臺團隊,包括臺電、中油、中鋼、華紙、中鼎、臺塑石化、中興工程、聯華氣體、泰興工程(Bechtel)、空氣化工(Air Products)、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奇異電力(GE power)等。

左峻德表示,美國的CCUS技術相當領先,美商有意深耕以重工業、製造業爲多的臺灣市場,運用先進技術把碳從排放時就捕集,進而「種回去廠房原址」,估算林口燃煤電廠採用CCUS,可創造5000億元的投資動能,電廠將因此轉爲綠電供應者,可以解決九成中小企業遲遲買不到綠電的問題。

工研院指出,CCUS爲碳捕捉、利用與封存技術,主要爲解決來自工業產品生產、化石燃料轉換能源過程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透過不同的技術捕捉二氧化碳進而利用或封存,最是需要CCUS技術是四大產業:鋼鐵,水泥,石化,燃媒發電廠。

臺灣金融研訓院最新估算,臺灣全體銀行業放款給高碳排產業,例如石化煉油業,水泥及非金屬礦業,綱鐵與非鐵金融業,電力與燃氣共計2兆3,000億元,此金額尚未包括所持有的債券,已已佔全體銀行放款30兆元的近8%。

金研院指出,政府開始課徵碳費,以CGE模型推估,單是四大產業在2050年累計減少的附加價值971億元,這是一定會發生,政府上應進一步討論。據悉,中鋼進行國際佈局,未來可能將捕獲下來碳運到澳洲或美國封存。

銀行業爲推行ESG,持續退出四大碳排產業的放款市場,陳鴻達指出,接下來政府開始課徵碳費,以CGE模型推估,單是四大產業在2050年累計減少的附加價值971億元,這是一定會發生,政府上應進一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