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石化業遭疫情凍傷 工研院警示:全年產值跌幅逾雙位數

工研院分析,中美貿易衝突尚未平息,加上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導致2020年全球市場對石化產品需求急凍,不僅造成石化產品報價衰退,連帶影響產品獲利能力。工研院預估2020年我國石化業產值1.21兆元新臺幣跌幅超過雙位數,惟目前市場對石化產品的需求已逐步回升,所以預估2021年石化產業景氣表現可優於2020年。

工研院分析,近年輕油/乙烯/原油產品價格變化,在2014~2018年上半年間,乙烯與輕油的價差平均落於每公噸400~600美元之間,廠商獲利明顯優於2014年之前。然而自2018年下半年開始,乙烯與輕油利差明顯縮小,2019年底甚至出現利差小於100美元/公噸。2020年4月乙烯報價崩跌至每公噸354美元、輕油價格爲每公噸217美元,利差僅剩137美元,同時削減廠商營收與獲利能力。

隨着各國封城措施逐漸解除,市場需求緩步回升,2020年5月開始,油價小幅回溫,帶動相關產品報價上揚。若疫情狀況無進一步惡化,全球經濟可望逐步好轉,工研院預估2020年第三季我國石化產業產值較第二季成長13.5%。

除產值成長之外,業者利潤也明顯回升,主要原因在於油價仍維持較低的價格,但石化產品報價因市場需求回溫而拉大產品利差(Spread)。10月第一週輕油的價格約385美元/公噸,乙烯的價格來到819美元/公噸,利差超過400美元/公噸。從部分上市櫃石化業者財報數據也可發現第三季的獲利明顯提升。

展望2021年,工研院預測臺灣石化產業產值年增率將成長雙位數以上。在疫情完全退散之前,全球仍面臨嚴峻的經濟衝擊,民衆消費能力很難在短期間內回覆到疫情前的水準,影響石化業者佈局投資腳步,但市場對石化產品的需求已逐步回升,所以預估2021年石化產業景氣表現可優於2020年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