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疫情帶動需求 2030年全球CDMO市場估逾300億美元

臺康生技總經理劉理成指出,臺灣過去半導體制造的成功經驗,爲發展CDMO建立了強大的根基。然而和半導體產業不同的是,醫藥產品的組成結構更爲多變,以生物製劑而言,在每個生產規模放大過程中維持品質的穩定是一大挑戰。CDMO廠的專業在於不同階段與原廠溝通調整配方,進而測試出最適合的劑型。疫情期間各大藥廠採用核酸、基因與細胞治療、免疫療法等幫助抵抗新冠病毒,刺激臨牀發展,更帶動相關CDMO代工需求的崛起。

資誠生醫產業負責人林玉寬指出,臺灣已具備藥品研發、製造、銷售產業鏈。於2021年12月21日甫經立法院三讀通過「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修正案擴大獎勵受託開發製造生產(CDMO)業者,得享有生技醫藥產品生產製造之全新機械、設備或系統支出得抵減營利事業所得稅。除了生產新藥(含新劑型)和高風險醫療器材,更確立再生醫療、精準醫療,新增數位醫療及其他策略生技醫藥產品,豐富臺灣生醫產業的多元深度和創新性,更引導產業佈局預防與照護領域。

林玉寬強調,全球標竿CDMO業者已投入環境、社會與治理議題(ESG)佈局。美國CDMO大廠Catalent宣佈截至2021上半年,全球旗下工廠已全面導入風電與太陽能,集團97%電力已使用再生能源。臺灣業者應加緊腳步,重視連續式生產與綠色製造強化ESG能量,建立永續責任生產模式,打造具備臺灣優勢的亞太生醫CDMO生態圈。

祥翊製藥總經理吳永連指出,臺灣生醫業者的商品化轉譯能力(from bench to batch)已相當成熟,需進一步思考如何爲客戶創造價值。以祥翊自主的調膠技術爲例,可產出高技術門檻、高毛利的軟膠囊藥物,讓新藥公司劑型選擇更多樣化。他強調,全球對高品質藥物需求提升且相關法規愈趨嚴格,臺灣早已接軌國際PIC/S GMP標準,具備競爭利基。期待政府友善產業政策支持下,幫助業者在臺灣深耕核心研發生產能量,幫助產品推向海外市場,在國際間取得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