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號,中秋官宣!

嫦娥六號任務進展順利 計劃2024年前後發射

9月29日是中國傳統佳節中秋節。在這一天,國家航天局發佈消息,目前,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正按計劃開展研製工作,計劃於2024年前後實施發射。

中秋望月,月球的背面我們卻無法直接看見。月球背面是月球永遠背對地球的那一面。根據安排,嫦娥六號任務就將開展月球背面採樣返回。

迄今爲止,人類已進行的10次月球採樣返回均位於月球正面,月球背面整體相對月球正面更爲古老,且存在月球三大地體之一的艾特肯盆地,具有重要科研價值。嫦娥六號任務預選着陸區位於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以期發現並採集不同地域、不同年齡的月球樣品,增進人類對月球的認知。

與此同時,爲順利完成月球背面航天器與地球之間的通信,我國新研製鵲橋二號中繼通信衛星,計劃2024年上半年發射。

而爲了增進國際合作,嫦娥六號任務搭載了法國的氡氣探測儀、歐空局的負離子探測儀、意大利的激光角反射鏡、巴基斯坦的立方星等4個國家的載荷和衛星項目。

目前,我國正在加快推進國際月球科研站大科學工程,希望更多國際夥伴加入,共同拓展人類認知疆域,爲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貢獻。

近年來,中國在月球探測、火星探測上“連戰連捷”,尤其是嫦娥四號已實現的首次月球背面着陸探測,以及嫦娥六號即將實現月背首次取樣返回等任務中,爲人類拓展了對神秘月背的認知。嫦娥六號任務的工程目標是突破月球逆行軌道設計與控制技術、月背智能採樣技術和月背起飛上升技術,實現月球背面自動採樣返回,同時開展有效的國際合作。

嫦娥六、七、八號分工各不相同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日前接受央視總檯記者採訪時介紹,我國現在正在進行月球探測的四期工程,包括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嫦娥八號,主要是在月球南極建設一個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在2030年之前實現。

其中,嫦娥七號計劃2026年前後實施發射,其主要任務是去月球南極尋找月球存在水的證據。這項任務非常複雜,風險係數也非常高,嫦娥七號有望成爲第一個在月球南極降落的航天器。

吳偉仁透露,月球溫度、環境都很惡劣,和地球的南極北極一樣,有極晝和極夜現象。不同於此前着陸月球的嫦娥三號、四號和五號,由於嫦娥七號任務的特殊性,爲了在坑裡面去找水,它需要特意尋找坑多的地方着陸,因此挑戰極高。

目前,嫦娥七號已收到11個國家18個載荷合作意向。

而擬於2028年前後發射的嫦娥八號,主要任務是勘查月球上的資源,並對資源的再利用進行實驗。嫦娥八號載荷搭載合作機遇公告今年內也將發佈,鵲橋通導遙綜合星座設計方案全球徵集活動也已啓動。

吳偉仁在受訪時還透露了一個重要信息,“2030年之前,中國人的腳印肯定會踏在月球上去,這沒問題的。”

此外,中國探月四期工程,也是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的先導。由中國提出、聯合多國共同建設的國際月球科研站目前已得到多國積極響應,俄羅斯、巴基斯坦、阿聯酋和亞太空間合作組織等已簽約加入,還有十餘個國家和組織正在協議談判中。

我國正在航天強國建設新徵程上豪邁前行

中國探月工程又稱“嫦娥工程”,經過近20年的發展,我國月球探測經歷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任務連續成功,探測能力不斷提升,並在世界上首次實現月球背面的着陸巡視探測。

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嫦娥工程分爲“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

2007年,首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發射成功。

2010年,“嫦娥二號”衛星發射再獲圓滿成功。

2013年,“嫦娥三號”任務首次實現中國航天器月面軟着陸和巡視探測。

2018年5月,成功發射嫦娥四號中繼衛星“鵲橋”。

2018年12月8日凌晨,人類航天器首次月球背面“登陸”之旅開啓。2時23分,中國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嫦娥四號探測器送上太空。隨後,器箭成功分離,嫦娥四號成功進入近地點約200公里、遠地點約42萬公里的地月轉移軌道。

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大力士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隨後成功將重達8.2噸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一舉送入近地點約200公里、遠地點約40萬公里的地月轉移軌道。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着陸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無人採樣返回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中國人的“追月”情懷

九天攬月,是中國人千年的飛天夢。在“嫦娥奔月”“萬戶飛天”等故事裡,那一輪明月從來都是中華民族魂牽夢繞的所在,從古至今,中國對月亮的探索從未停下。

今天是中秋,是我們的傳統節日,同樣中國探月工程中航天器的命名也都具有濃厚的中國傳統文化特色。除了玉兔月球車,還有“嫦娥”工程、“鵲橋”中繼星等等。其實,在月球上,還有很多帶有中國元素的地名:“廣寒宮”“天河”“織女”“泰山”“華山”……這些獨具中國韻味的元素,以月球地理實體命名的形式,標記着月球上的山脈、盆地、環形坑等。目前,月球上以中國元素命名的地名共35個,其中包括3個着陸點、22個環形坑、2條月溪、5個衛星坑和3條山脈。

給月球上的地理實體命名,不僅是起一個名字那麼簡單。月球地理實體命名與探測成果、科研水平和國際貢獻相關。

我國科學家利用嫦娥一號影像數據,申請獲批了“畢昇”“蔡倫”和“張鈺哲”三個環形坑的命名。嫦娥三號取得成果後,着陸區包含“廣寒宮”在內的4個月球地理實體命名被正式批准。嫦娥四號任務,月球背面的着陸區“天河基地”和“天津、河鼓、織女、泰山”等名字被批准。嫦娥五號任務,“天船基地”等8個月球地理實體被命名。這些浪漫的名字證明了我們國家技術的實力,或者說在月球探測能力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平。

作者丨戚旻,深圳衛視直新聞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