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歸來 帶回2公斤月壤

大陸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17日凌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安全着陸。(路透

大陸「嫦娥五號」歷經23天返程,於17日凌晨1時59分,攜帶2公斤月球土壤樣本返回地球,是繼美國和前蘇聯後,第3個取得月壤國家。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第一時間發出賀電,大陸外交部引用毛澤東的詩「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來形容。大陸未來還將力拚2030年前在月球南極建設科研站。

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大陸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以「長征5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五號」;12月1日23時嫦娥在月球表面着陸,並採集包括1.5公斤月表樣本和0.5公斤鑽取樣本,這是人類時隔44年再度帶回月岩樣本;歷經23天后,嫦娥五號成功返回地球。

玉兔接嫦娥 另類嬌點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發賀電指出,嫦娥五號任務作爲大陸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太系統工程,首次實現大陸地外天體採樣返回,標誌中國航太向前邁出一大步,深化人類對月球成因太陽系演化歷史科學認知。

值得一提的是,在嫦娥五號成功着陸第一時間,從現場紅外線畫面中可看到一團光影從嫦娥前跳躍而過,立刻引發網友熱議;事後證實該光影是一隻兔子,而「玉兔接嫦娥」的場景也成另類「嬌點」。

大陸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昨在記者會上稱,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五項中國首次」,一是在地外天體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上點火起飛、精準入軌,三是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四是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五是建立大陸月球樣品存儲、分析研究系統,標誌具備地月往返能力,實現「繞、落、回」三步走規畫

太空任務 創五項首次

談及未來有無載人登月計劃,吳豔華強調,中國的載人登月計劃,不同於當時美國和蘇聯搞「星球大戰」,拚的是「誰先上、上得多」;要等到近地軌道的空間站建成,才能規畫是不是要實施載人登月。

吳豔華稱,大陸計劃用2年時間,完成空間站共計11次發射任務,包括明年上半年計劃發射的核心艙、兩個試驗艙,還有4艘貨運飛船,大概4艘載人飛船。

此外,大陸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稍早表示,大陸未來的登月計劃,將立足於「全月面」(包括月球背面);將在2030年前在月球南極先建設一個科研站基本型規模擴大後,進一步還可蓋房子、打磚,甚至在月球上開採礦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