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通“四鏈”彰顯職業教育貢獻力

實現“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在縱向上內部融通,在橫向上相互打通,無疑是今後一段時間內,我國職業教育的主要改革方向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意見》提出要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要加快構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今年7月,教育部在福建召開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現場推進會,會議強調打通“四鏈”是構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任務。如何打通“四鏈”,實現“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在縱向上內部融通,在橫向上相互打通,無疑是今後一段時間內,我國職業教育的主要改革方向。

當下,“四鏈”融合依然存在不少堵點,制約着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例如,一些高校的專業設置與區域產業契合度較低,專業設置隨意性較強,且部分專業滯後於區域產業發展,一些畢業生技能無法滿足企業和產業需要的現象時有發生。此外,一些院校還存在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不足,關鍵技術、核心技術難以用於產業實際等問題,這使創新鏈與產業鏈無法同頻共振。

在“四鏈”融合中,教育鏈是人才培養的起點,直接關係到人才鏈的數量、質量與結構。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爲社會經濟發展輸送更多大國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爲此,職業教育要打造“金專、金課、金師、金地、金教材”,以教學關鍵要素“小切口”全面推動職業教育“大改革”,助力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當下,部分專業的設置沒有跟隨區域產業的發展升級而及時調整優化,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與產業行業發展的匹配度仍有待提升。因此,教育鏈應根據產業鏈的需求優化學科專業設置。要深入對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區域產業體系,充分結合地方發展需求,改造升級傳統專業,撤併淘汰供給過剩、就業率低的專業,形成與區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轉型升級相匹配的專業結構和佈局,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同時,要做實省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建強市域產教聯合體和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通過採用校企雙方共建實訓基地等多種模式,推進校企合作育人。通過不斷拓展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讓學生在真實工作環境中學習,掌握紮實本領和技能。

職業教育是與經濟社會發展聯繫最緊密的教育類型。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不僅體現在通過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爲加快培養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夯實人才支撐,更在於聚焦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爲企業提供更多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技術成果和解決方案,推動產業技術創新和轉型升級。對此,職業院校要精準對接新質生產力的產業鏈需求,以創新鏈重塑教育鏈。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要精準捕捉產業變革和技術進步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及時掌握產業發展的趨勢和創新的需求,將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放在首位。培養創新人才,課程改革是關鍵,要根據新質生產力的特點和需求,構建以創新爲導向的課程體系,將科技創新的成果、工藝、流程融入職業教育教學各個環節,以培養能夠適應和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高素質創新人才。

在科研創新方面,要將科研創新作爲學校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點。主動瞄準創新發展新方向、精準針對企業和社會發展的重點、難點和痛點,主動融入產業鏈創新鏈,在服務地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發揮有力支撐作用。要積極搭建技術創新服務平臺,根據國家需要以及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加快建設由學校、政府、企業等多元參與的產教融合平臺,積極開展技術創新、產品研發、決策諮詢、技術服務、創新創業教育和人才培養,使職業院校成爲區域科技創新服務的策源地和集聚地,讓更多科技成果儘快轉化爲現實生產力。

(作者系麗水學院教授)

《中國教育報》2024年11月15日 第02版

作者:張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