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北約的德意志精品 豹二主戰坦克

波蘭將軍援烏克蘭的德制豹2型坦克。(圖/波蘭陸軍)

軍武迷流傳着一句俗話:「英國發明坦克,但德國將其發揚光大!」

早在二戰時期,納粹德國坦克的威名就已令人聞之喪膽,德國6號坦克「虎式」與5號坦克「豹式」都創下驚人的擊殺比。當然,納粹德國最終戰敗,但他們的軍工實力仍在,也被人們所倚重。1965年西德完成戰後德國的第一款主戰坦克「豹一式」(Leopard 1)出廠,採用軋壓均質裝甲,以及英國L7型105公釐線膛砲,全車重量45噸,極速65公里/小時,相比於同時期美國的M60巴頓四式坦克(Patton IV)要優異得多。

豹1式在火力、防護、機動都達到高水準,很快就成爲北約最暢銷的坦克,直到1984年,豹一已生產4700多輛,如今仍有國家在使用。附帶一提,在這次烏克蘭軍援計劃中,退役多年的豹一坦克即將再次披掛上陣,萊茵金屬公司(Rheinmetall),正在整理庫存的88輛豹一坦克,約3個月後就可運往烏克蘭。

在豹一完成研發後,西德很快就在準備下一代坦克的研發,不過此時多了一個插曲,美國突然向西德提出要求,希望兩國攜手合作研發一款真正意義的「北約通用坦克」,這就是1963年的MBT-70/XM-803計劃。

MBT-70/XM-803有一些獨特的想法與發明,比如車身必須更低矮,以降低被敵人發現機率,因而研發出獨特的「液壓懸吊系統」,使得坦克高度可以調整。但是,MBT-70/XM-803值得一提的優點也就只限於此了,其他設計不是性能不佳就是經常故障,必須投入更多資金,顯然並不划算。到了1967年,MBT-70/XM-803終於「和平分手」。雖然結局令人遺憾,但MBT-70/XM-803技術遺產也分別被德國豹二和美國M1艾布蘭所繼承。

在MBT-70/XM-803計劃停止後,德國終於可以心無旁騖的研發下一代坦克,1970年,以豹一坦克爲車體基礎的改良型提出,包括砲塔、裝甲、動力系統,光是砲塔就修改20次之多,裝甲改成新發明的「間隙式多層次裝甲」,防護力較均質裝甲多出1.7倍。主砲採用萊茵金屬公司的120公釐滑膛砲,能使用更多不同彈藥。新的裝甲與設計,使新坦克重量增加到55噸,因採用更強的柴油引擎,使推重比達到驚人的27,極速達到70公里/小時,是當時速度最快的坦克,確實達成防護、火力、機動全部頂尖的成就。

新坦克正式訂名「豹二式」,1977年9月西德陸軍決定採購1800輛豹二,1978年首批豹二陸續服役,豹二的時代正式來臨。如此優異的坦克,當然引起北約各國注意,1979年荷蘭率先下訂445輛,成爲第一個豹二海外用戶。到了1990年華沙集團解體後,東歐各國也陸續除役蘇式坦克,改向德國購買豹二坦克,使用國又增加了波蘭、芬蘭、捷克、斯洛伐克。

可以說,豹二坦克已佔領一半以上的歐洲市場,供應來源、後勤補給、保養修護都會更爲容易,因此烏克蘭積極爭取。然而德國仍然忌憚自己在二戰時期的地位,擔心再一次的德俄坦克大戰,會引起旁人不必要聯想;但如今情況不同,在北約集團的要求與逼迫之下,德國纔打消心結,同意出口豹二給烏克蘭。這一次,責任由北約集體擔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