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人力荒空牀數破萬 業者籲勞動部鬆綁聘移工

長照市場缺工問題一日不解決,對需要照顧的老人及其家庭的困擾及焦心,將是莫大的折磨、折騰。(圖/本報資料照片)

疫後護理人才荒,導致醫院關牀,如今照護人力不足問題,也燒進長照住宿型養護機構。勞動部日前限縮機構聘用外籍看護比例,導致機構沒人可用,全臺超過一萬臺空牀,開牀率不到八成,業者直呼不能申請外勞,評鑑要求比五星級飯店還高,「想跳船了」。

臺灣邁入超高齡社會,住宿型機構扮演重要角色,尤其住宿型機構所照顧的老人多爲失智失能,是社會上最爲需要照顧的一羣,如今恐面臨沒有業者願意承接困境。

資深媒體人李建榮本月26日投書中時言論版表示,一名新北市卸任立委原想在自家土地興建住宿型機構照顧老人,卻發現除了建築法規要求嚴格,更嚴峻的是人力嚴重缺乏,受限勞動部本國勞工與外國移工1:1的比例,無法多請外勞,無人可用,決定放棄。

李建榮表示,住宿型機構需要三班排班24小時照顧的工作人員開始流失,目前全臺住宿機構的空牀超過1萬牀以上,佔牀率僅約8成,許多機構空牀在養蚊子。

李建榮指出,勞動部禁一再陳情,今年上半年終於在仍維持本外勞1:1前提下,同意採計護理人員視爲本國看護工,讓各機構能多聘幾位外籍移工,但政策卻以100牀規模區分,100牀以上機構的護理人數只能採計二分之一,未達100牀的機構則採計全部護理人數,「殊不知,100牀以上的機構缺工比例更高,如此大小眼的限縮,能夠重新開牀的比例還是受限。」

「醫院急診室臥牀等牀位大排長龍,嚴格說來不是牀位不夠,而是照顧人力不足,老人住宿型機構亦復如此,等入住一排就是幾個月甚至半年都無法入住進去。這樣一而再、再而三的事件就在許多需要的家庭中發生,請問這不是民間疾苦,甚麼纔是民間疾苦?」

李建榮表示,勞動部門想要照顧本勞的工作優先權可以理解,但本勞或年輕人不願多投入照護老人市場,退一步晉用補充性外國移工,有人照顧,總比區分本國人、外國人的區分來得重要,不懂爲何勞動部爲何裹足不前?

他呼籲勞動部,把本外國比例調整爲1:2,大幅充實機構可用人力,讓更多需要24小時照顧的老人家及時獲得提升照顧品質,更呼籲三位位總統候選人提出長照政策時,儘快解決市場缺工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