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體系「移除鼻胃管」遭控成效差 衛福部:長照3.0將強化

長照體系「移除鼻胃管」遭控成效差,衛福部:長照3.0將強化。(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健保署統計,2023年全國鼻胃管插管人數約21萬人,其中65歲以上比例約64%,臺灣長照機構常看到病患使用鼻胃管灌食狀況。立委指出,「移除鼻胃管」倡議多年,成效卻相當有限,呼籲衛福部強化教育訓練,增進住宿機構對移除鼻胃管的正確認知及獎勵機制。衛福部迴應,長照3.0着重醫療結合長照,將由長照司主責、各部會共同努力,提出移除鼻胃管相關改善計劃。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今日(15)審衛福部預算。(翻攝自國會頻道)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今日(15)審衛福部預算,民進黨立委劉建國指出,我國移除鼻胃管的成效有限,仍有許多患者必須依靠鼻胃管灌食。然而,長期放置管路,除了會造成口腔、喉嚨不舒服,口腔清潔也會受限,無法就口進食,且可能出現胃酸順着管子上流至食道導致潰瘍、末期伴隨吞嚥困難等問題。

鼻胃管由口置入,一般用於提供吞嚥困難患者食物、飲水或藥物,劉建國強調,訓練患者移除鼻胃管,能防止他們喪失咀嚼功能,也能杜絕機構便宜行事的餵食,移除鼻胃管需要跨專業團隊共同合作,除了醫療領域人員,長照體系人員的衛教宣導也很重要,呼籲衛福部建立系統性教育訓練課程。

劉建國建議,衛福部應強化長照體系對拔除鼻胃管的瞭解,增設移除鼻胃管相關教育訓練課程,並研議未來住宿型機構移除鼻胃管的獎勵機制,以增進長照體系對移除鼻胃管的正確認知和積極措施,也保障失能者的自信與尊嚴。

衛福部部長邱泰源表示,多年來醫療領域十分重視「鼻胃管移除」議題,因爲鼻胃管灌食對許多病人而言非常痛苦、不願意。在照護良好的狀況下,其實可以移除鼻胃管,未來長照3.0醫療結合長照過程中,一定會着重此部分,提出相關改善計劃,幫助患者恢復尊嚴與自信。

不過,當劉建國詢問衛福部各單位所轄管機構住民,使用鼻胃管佔比爲何?照護司回答,護理之家鼻胃管使用率約5成;社家署所管轄的老福機構約2~3成;長照機構部分,長照司表示暫無相關統計數據,讓劉建國大嘆「這是很嚴重的事情」,若連主管機關都不清楚轄管機構有多少人使用,那連跨出第一步都很難達成。

劉建國批評,衛福部司署互踢皮球,就應該由衛福部來負責,並詢問邱泰源會將移除鼻胃管相關改善計劃交付給哪個單位負責?邱泰源表示,醫療結合長照就是期望「以人爲中心」給予最好的照顧,每個部門都要一起努力,讓患者享有尊嚴,不要喪失腦部、咀嚼、活動、心智能力。

邱泰源承諾,將由主要負責長照3.0的長照司主責改善計劃,其他相關部分由各部會共同協助,由於鼻胃管移除的訓練是項大工程,也將在長照3.0列爲重點項目。他強調,病患出生時沒有「長長的鼻子(鼻胃管)」,但每次到末期卻都掛着長長的鼻子,這是不能容忍的。

劉建國原提案,凍結長照服務發展基金中的500萬元,最終協商後決議凍結100萬元,由衛福部各單位提出相關改善計劃,同意後始得解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