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照顧者喘息服務、高齡智慧護膝 國科會秀科研成果
整合語音辨識與混合實境(MR)眼鏡,讓聽障者能「看見」聲音。記者張博瑞/攝影
臺灣明年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不得不」解決的社會問題迫在眉睫。國科會今舉辦「以包容爲導向之科技計劃」成果發表,展示科技導入解決社會問題的模式。此計劃自2023年開始推動,3年爲1期,1年投入約1億多預算,由國科會負責科技研發導入服務模式,成果將提供相關部會做爲政策參考與應用。
臺灣將步入超高齡社會,爲家庭照顧者提供喘息通道的服務日益迫切,國北護長期照護系教授陳正芬主持的長照「互助喘息服務」新型態模式就有效解決目前「長照2.0」服務費高、照服員缺工、長輩難適應等問題。
國科會指出,「互助喘息服務」可達成換手照顧與輪流休息的目標。該模式於日照中心或社區據點,由1位照顧者志工與1位專業照服員搭配,同時照顧4至6位長輩,而透過其平臺的預約、媒合、派遣,及時間銀行功能,1位照顧者志工「值班」一日,可換取兩日「喘息時間」。團隊執行至今,已在7個縣市推展試辦據點。
此外,偏鄉交通一直是難解之題。中研院研究員汪宏倫團隊與國發會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協力,將科技資源挹注到地理弱勢的偏鄉,而苗栗縣南莊鄉是其中一個試點案例。透過在地青年邱星崴發現問題、尋求解方,催生出南莊的幸福巴士2.0,讓民間組織與當地人、車合法投入地方公共運輸服務,改善了當地國中生的就學困境,也滿足了長者的就養與就醫需求。
另外,國科會計劃也協助導入交通部「噗噗共乘預約平臺」並進行客製化,以自動化預約系統取代傳統人工派遣與調度。自動化系統配合中小型車輛運輸,降低了營運成本,提高國家公共運輸補貼效益,也強化當地民間組織的行政韌性。
「以包容爲導向之科技計劃」還有爲語言障礙者開發了「ezTalk」和「Voice Bank」等工具,幫助漸凍症及腦性麻痹患者與外界進行有效溝通;也與社福機構合作,開發送餐個案管理系統、送餐APP、送餐APP後臺和送餐地圖網站優化配送路線和資源配置,協助機構數位轉型,確保使用者獲得適切的餐食服務等成果。
國科會副主委林法正指出,計劃成果主要分爲三大主軸:科技嘉惠高齡及障礙者、促進語言轉譯及溝通、科技平臺建構數位包容。國科會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前瞻科技的研發,而此計劃爲了與社會實際面接軌,更要求各團隊注重於服務的覆蓋率,也就是旨在服務到更多的人,且目標是逐年提升。
林法正說,計劃所研發出的社會服務模式將尋求相關部會、地方政府支持,像是「互助喘息服務」就獲衛福部青睞,透過精準的人力、場地計算,照顧者的量能可以達到最大,也提供照顧者喘息的機會,未來透過衛福部再研議更全面的全國性政策,相信能造福更多人。
衛福部次長呂建德今也出席記者會,他說,全臺灣目前有約122萬身心障礙者,佔總人口數的5.3%;高齡人口則有443萬6千人左右,佔全臺人口的18.86%,國科會的計劃能夠讓身心障礙者、高齡者共享科技進步的成果。他舉長照爲例,過往長照的概念多爲1對1在家照顧,但照顧者的負擔其實是非常重的,所以常常聽到「長照悲歌」的事件,「互助喘息服務」計劃對於未來「長照3.0」是很好的借鏡,未來會和國科會持續合作、研議相關政策。
國科會今舉辦「以包容爲導向之科技計劃」成果發表,展示科技導入解決社會問題的模式。記者張博瑞/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