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3200億涌入ETF,A股“增量”資金在路上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陳植 上海報道各路資金正持續涌入境內權益類ETF市場。據Choice估算,截至2月8日,今年以來權益類ETF的淨申購額超過3200億元。

春節後的首個交易日,資金對權益類ETF的追捧度依然不減。

2月19日開盤僅一小時,多隻權益類ETF驟然放量。其中,南方中證500ETF與華泰柏瑞中證2000ETF成交額分別達到51億元與 27億元,嘉實中證 500ETF與華夏中證500ETF成交額均超過 25億元。

在業內人士看來,除了“國家隊”積極增持,近期私募基金、資管機構與個人投資者等不同類型資金也在加碼權益類ETF產品配置。究其原因,一是ETF的管理費相對較低,無形間降低了抄底A股成本;二是ETF產品流動性較高,有助於各路資金靈活調倉;三是權益類ETF產品掛鉤一籃子股票,可以避免A股個股錯誤投資風險;四是ETF資金量越大,對A股企穩反彈的作用越明顯。

一位私募基金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他們持續大幅增持滬深300ETF,另一個原因是降低產品淨值跌幅。

“1月以來,不少個股與行業板塊股票跌幅較大,直接導致產品差點觸及警戒線,令我們迅速調倉增持滬深300ETF,畢竟國家隊積極增持ETF穩定股市,令這類產品的淨值波動相對較低。”他分析說。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去年以來A股表現不濟,但資金對權益類ETF產品普遍採取越跌越買的策略。

近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創新產品部聯合多家公募基金券商發佈《ETF行業發展報告(2024)》顯示,雖然2023年初以來A股行情出現一定波動,但境內ETF市場持續呈現資金淨流入態勢。整個2023年,境內ETF產品淨流入達到5009.36億元,較2022年(2927.58億元)增長71.11%,充分發揮穩定市場的作用。其中,股票類ETF淨流入最高,達到4485.41億元。截至去年底,境內權益型ETF市值達到1.73萬億元,約佔A股總市值的2%。

在業內人士看來,隨着資金持續涌入權益類ETF令其佔A股總市值的比重不斷擡高,A股平穩波動基礎將變得更強。

“在歐美股票市場,ETF規模佔其總市值的比重越高,其股指波動性越平穩,因爲更多資金通過權益類ETF買入一籃子股票,有助於整個股指波動更加平穩。”一位公募基金ETF產品總監告訴記者。

而在2月6日,中央匯金再次公告稱,擴大ETF增持範圍,持續加大增持力度、擴大增持規模,堅決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

資金青睞權益類ETF

記者獲悉,儘管今年以來權益類ETF吸金規模超過3200億元,但寬基主題類ETF仍是各路資金的主要青睞對象。

數據顯示,易方達滬深300ETF淨申購額爲586.61億元,嘉實滬深300ETF、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淨申購額均超過500億元,華夏滬深300ETF淨申購額也達到468.45億元。此外,華夏上證50ETF、南方中證500ETF淨申購額均超過200億元,易方達創業板ETF、南方中證1000ETF淨申購額也跨過百億關口。

多位業內人士指出,各路資金之所以青睞滬深300、上證50、中證500等寬基主題類ETF,究其原因,一是這些ETF產品的流動性相對更好,便於資金靈活調倉,二是滬深300等寬基主題類ETF涵蓋業績表現最佳的一籃子股票,具備較高的投資價值,三是“國家隊”的青睞,有助於這類ETF產品率先反彈。

多位私募基金人士告訴記者,今年以來他們將滬深300、中證500等ETF產品作爲底倉,原因是此舉可以緩解私募產品淨值異常大幅下跌風險,更好地規避產品清盤風波。

“更重要的是,A股指數偏低令這類ETF產品存在更高的價值窪地,未來的投資風險較低且收益前景更高,有助於私募機構打一個業績翻身仗。”前述私募基金負責人告訴記者。

相比寬基主題類ETF,科技主題、半導體主題、醫療健康主題等窄基類ETF同樣獲得不少資金的青睞。

記者多方瞭解到,這或許與不同投資機構的投資策略有着密切關係。比如一些指數增強型私募產品正將上述窄基類ETF作爲博取超額回報的重要組成部分。原因是A股熱點切換較快,令某些投資主題類ETF淨值漲幅可能超過滬深300等寬基類ETF,

“此外,越來越多私募基金開始加碼風險較低的ETF套利策略,考慮到窄基類ETF場內交易價格與淨值的偏差有時較大,可以帶來相對可觀的無風險價差套利收益。”這位私募基金負責人指出。

記者還獲悉,近期不少境外資金也通過QFII等渠道加倉境內權益類ETF產品。

一位新興市場投資基金經理告訴記者,去年底,他們開始買入境外發行的看漲A50指數股票期權,隨着今年以來A股有所回落,他們正通過QFII渠道加倉上證50指數ETF,爭取能借助A股反彈獲得雙重回報。

“不少境外資金通過滬股通和深股通,也會買入參考滬深300、上證50ETF產品的一籃子A股股票,博取相對穩健的抄底回報。”他表示。

主動ETF的吸金潛力

爲了吸引更多資金投向權益類ETF,境內公募基金正加大ETF產品創新力度。

前述公募基金ETF產品總監告訴記者,近期他們發行一款主動ETF,即根據中國宏觀經濟與行業發展趨勢,市場投資熱點、相關行業板塊上市公司業績表現等因素,按月調換不同行業主題的ETF產品進行配置——調出估值偏高且未來業績增長見頂的行業主題ETF,調入估值偏低、資金關注度較高、有業績增長支撐的行業主題ETF。

“這類主動ETF的最大好處,就是令投資者能分享到A股投資熱點快速切換與投資風格不斷變化的投資紅利,以此留住更多資金堅持ETF投資。”他指出。

《ETF行業發展報告(2024)》顯示,近年來,全球ETF市場的底層資產和管理方式也在不斷創新。其中最爲顯著的,是主動ETF快速發展。與場外的主動管理基金相比,主動ETF具有流動性好、高度透明等ETF的傳統優勢。與被動ETF相比,主動ETF調倉更靈活,更能應對市場變動,具有獲取超額收益的潛力。

截至2023年底,全球主動ETF規模爲7390億美元,佔ETF總規模的比重達到6.4%。去年主動ETF資金淨流入1385億美元,總規模較2022年大幅增長51.8%。

一位資管機構資產配置部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他們也在考察境內多款主動ETF產品的業績表現,尤其是它們能否在A股投資熱點快速切換情況下實現較低的淨值回撤值與較高的淨值漲幅,能否以較低投資風險博取較高的投資回報等。

“若主動ETF能符合多數資管機構的業績預期,未來它可能成爲吸引更多資金加碼權益ETF投資的新利器。”他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