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百隻新發基金備戰春季行情,公募“開門紅”預期收窄

經歷了2023年的折返跑後,上證指數在2024年伊始仍徘徊在3000點之下。2024年1月3日,A股三大指數漲跌互現,截至收盤,上證指數微漲0.17%至2967.25點,深證成指跌0.75%,收報9330.86點;創業板指跌1.14%,收報1834.73點。

隨着新一輪走勢開啓,公募基金髮行也拉開帷幕,機構投資者正在積極佈局春季行情,諸多新產品已“整裝待發”,有超過110只基金產品正在發行或定檔1月發售。不過,今年公募對於“開門紅”的預期有所收窄。

超百隻基金搶灘“開門紅”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月3日,全市場共有70只基金產品(只計算初始基金,下同)處於正在發行的狀態,最晚募集截止日在4月初。此外,從現有公告來看,本月已確認還將有49只基金產品在排隊等待發行中,埋伏春季行情意圖明顯。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在2024年的首個交易周(1月2日至1月5日),將有18家基金公司旗下的28只基金開啓認購,認購天數從一天到三個月不等。如1月3日,就有來自景順長城基金、華夏基金、國聯安基金等公司的9只產品開啓募集。

從產品類型來看,目前正在發行和計劃發行的基金產品中,主動權益類產品(包括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靈活配置型、平衡混合型基金,僅計算初始基金,下同)有40只,佔比約三分之一,計劃募集期短則5天,長則90天。可以看到,在經歷了較長時間的連續調整後,基金公司對新產品的募集預期也相對謹慎。

在剛剛過去的2023年,主動權益類產品受困於市場震盪調整、業績承壓而舉步維艱。據第一財經統計,按基金成立日計算,2023年全年共有336只主動權益類基金產品成立,發行份額超過20億元的產品只有8只,而2022年則有19只。

基金新發市場過去有“開門紅”的說法,各家卯足力氣積極備戰。但如今,公募對於“開門紅”的定位和預期已經出現變化。記者注意到,在2023年固收類產品撐起基金新發市場的狀態仍在延續,部分基金公司將“固收+量化”作爲2024年“開門紅”競品。

一位來自頭部公募的市場部人士對記者表示,“今年,無論是基金公司還是銷售渠道,大家對於‘開門紅’的銷售佈局雖然還是很重視,但預期不會很高,行動上也會比較偏謹慎一些”。

該人士進一步指出,固收類的穩健收益型產品新發,是目前震盪行情下投資者需求的真實體現。“我們也安排了一些主動權益型產品的佈局,因爲無論是從估值水平還是基本面,包括市場情緒來看,當前階段做一些‘逆勢佈局’,相信有比較大的概率能帶給投資者比較好的收益體驗。”他稱。

“不會強調這個檔期。”某以權益見長的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告訴記者,並未對“開門紅”有太多的佈局,也已經淡化了這個說法,考慮市場行情和公司自身優勢,未來三個月的產品排期會比較謹慎。

2024年A股有何不同

“預計2024年A股或呈現震盪反彈的走勢。”南方基金宏觀策略部總經理唐小東對記者表示,當前市場估值和投資者情緒都已經處於低位,這對於後續市場走勢可能造成兩個方面的影響。

一方面,如果政策效果不錯,名義經濟增長出現明顯的加速,則市場可能走出較大級別的反彈行情。另一方面,如果政策出臺進度不及預期,或是政策效力需要等待,則這段時間內市場可能維持底部震盪的格局。

唐小東稱,單就市場表現而言,2023年不能算是一個熊市,因爲在AI、低估值板塊等局部領域還是有正收益的,部分標的漲幅甚至非常可觀。但是整體而言,這些回報的廣度較窄,且過程中的波動極大,意味着規模較大的機構投資者能夠參與的倉位非常有限。

“但是2023年投資者體感可能比熊市更差。”唐小東說,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自2004年指數構建以來首次連續兩年下跌,也是滬深300指數自2002年指數編制以來首次連續三年下跌,市場低迷所持續的時間讓投資者備受煎熬。

“展望2024年,A股會比2023年樂觀一些。”東方馬拉松投資經理張曄說,A股和港股等主要指數都到了歷史最底部區域,時間和空間上都孕育着估值修復的內在動力。雖然低估值未必是上漲的理由,但提供了更強的安全邊際。

博時基金首席權益策略分析師陳顯順對記者表示:“我們對於2024年的投資展望,科技成長是底色,順週期是節奏性的,受益於經濟修復、預期改善帶來的投資機會。”在他看來,2024年應是順週期和成長均衡配置的過程。

陳顯順認爲,當前,經濟見底回升,市場在逐步修復,順週期類的方向受益於宏觀經濟觸底回升,科技成長方向,尤其是在高質量發展形勢之下,科技的創新性、戰略性值得去關注。“經濟修復的主基調之下,順週期或者說復甦方向的品種也是值得關注的,可以沿着經濟修復、中特估高分紅和產業趨勢三條主線進行行業配置”。

張曄也同樣關注AI技術的繼續發展和擴散。“通用型AI作爲移動互聯網之後人類最重要的產業變革,人工智能的想象空間無疑比移動互聯網更大,持續時間也會更長,意味着更大更長遠的投資機會。”她稱。

談及2023年大熱的微盤股,陳顯順認爲,目前重倉行業的微觀交易結構正在改善。微觀結構帶來的壓力,使得白馬重倉股難以出現大幅跑贏現象。從市場微觀結構來看,2021年以來市場仍在持續消化此前重倉行業的擁擠壓力。

從近年來的情況來看,市場對2000億以上的大市值個股持續減持,而對300億以下市值區間股票持續增持。“微盤股的盈利能力難以支撐其高估值,大盤股盈利優勢有望顯現。”陳顯順表示,2021年以來微盤股跑贏的背後,是其相對估值的大幅擴張。

從基本面來看,他認爲,2019年以來微盤股盈利能力持續處於負區間,其盈利難以支撐其當前的高估值。隨着交易結構持續惡化,微盤股可能迎來踩踏,而盈利隨經濟修復的大盤股有望佔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