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光速時代將到來?美科學家發現“曲速泡”,曲速引擎指日可待?

地球的歷史似乎正按着《星際迷航》中的設定在向前發展!2063年4月5日,一艘泰坦II型核導彈改裝的“鳳凰號”從地球軌道上出發了,駕駛它的是瘋狂的科學家傑弗裡·科克倫(Zefram Cochrane),引擎則是他發明的曲速引擎。

鳳凰號測試時的場景

在這種劃時代的引擎驅動下,飛船已經突破光速,這次飛行的曲速場立刻被瓦肯星遍佈銀河系獵戶座旋臂邊緣的傳感器獲知,瓦肯星人知道銀河系中又有一個文明突破了光速,因此纔有了真正的第一次接觸!開啓了人類的銀河紀元時代。

曲速引擎都沒影,哪來的按劇本發展?

2021年12月6日,爲DARPA 國防科學辦公室工作的曲速驅動先驅和前美國宇航局曲速驅動專家哈羅德 G“桑尼”懷特博士報告了一個驚人的發現,他的無限空間研究所(LSI) 團隊報告了一個真實世界中發現的“曲速泡”。

真實世界 WARP 氣泡的實際圖像。圖片來源:Harold G. White 博士,無限空間研究所

懷特博士稱用Casimir腔的詳細數據分析幫助他們確立這個納米微結構,它將會產生負的真空能量密度,並非是一個模擬的結構,而是一個真正的納米級曲速泡。它的存在儘管並不能立即爲我們製造全功能的曲速引擎,但這個發現至少爲我們打開了一扇門,而它將引領我們進入超光速時代!

究竟有如何才能實現超光速?不斷加速不行嗎?

只要發動機提供推力,速度就會不斷增加,特別是在沒有大氣阻力的太空,只要推動一張紙的離子引擎也能慢慢將探測器推至極高的速度,但這個速度有一個天花板,那就是光速!

狹義相對論中有三個通俗的效應分別是尺縮效應、鐘慢效應以及質增效應,儘管它非常通俗但卻不容易理解,簡單的說就是假如世界真的如狹義相對論描述的那樣,那麼就能通過洛倫茲變換推導出無論多大的推力都不可能讓飛行器超過光速!

因爲越接近光速,質增效應就會越明顯,最終變成無窮大質量,再大的推力也無法再讓它繼續加速!儘管很多人都不太相信這個理論,但非常抱歉的是這個三個效應每天都在全球的高能加速器中發生,GPS和北斗衛星的定位修正中發生,而我們處在低速環境中,所以毫無知覺。

究竟要如何才能突破光速?

人類對速度的追求是無止境的,但到現在爲止最快的速度也就是飛離太陽系的探測器,速度在17千米/秒左右,帕克探測器儘管達到了200千米/秒左右,但那不過是繞日運動的近日點速度而已。

帕克探測器的軌道

想要突破速度限制,除了在發動機上下功夫,提升潛力,比如離子推進技術,上百千米/秒是沒問題的,核聚變推進甚至可能達到光速的1~10%,但想要超光速怎麼辦?相對論實在是讓大家絕望。

但宇宙中至少有一種速度是超越光速的,這就是宇宙膨脹的速度,假如哈勃常數按67.15km/s/Mpc計算的話,宇宙大約在144億光年外膨脹就將超過光速,空間膨脹疊加的速度不受相對論限制。打個比方就是我們只要能製造出一個超光速膨脹的空間,它就能帶着飛船以超越光的速度前進。

究竟要如何才能突破曲速引擎技術?

其實跨越遙遠的宇宙距離並不止曲速引擎技術,還有蟲洞技術,利用連接兩個宇宙空間的一條隧道來實現,或者超空間跳躍引擎技術,但事實上這些技術比膨脹空間驅動的技術更不靠譜,因爲我們至少在宇宙中觀測到了這種膨脹現象。

但問題是如何實現呢?

科學家提出了扭曲空間的技術,在飛船後方膨脹空間,即可在讓這個膨脹的空間推動飛船前進,只要空間膨脹速度夠快,那麼飛船就能超過光速,但這個引擎有兩個問題,因爲飛船所處的連續空間仍然與外界發生作用,因此它的速度可以很高,但卻無法超過光速,質增效應與鐘慢效應都會在飛船內發生。

另一個問題則是如何來扭曲膨脹這個空間,宇宙爲何會膨脹的問題中物理學家引入了一個暗能量的概念,但暗能量是什麼科學家也是一頭霧水,而在膨脹空間的引擎中,需要一種能量密度爲負的奇異物質來達到此目的。

1994 年,Miguel Alcubierre提出一種變空間幾何形狀的方法,使航天器前面的空間結構收縮,而後面的空間膨脹。這艘飛船將在平坦空間區域(稱爲翹曲氣泡)內飛行,使飛船不會與外界時空產生相對論效應的理論,稱爲阿庫別瑞引擎。

儘管這個理論繞過了相對論效應,但它同樣繞不開負能量的的奇異物質,不過它的前景是非常誘人的,因爲從理論上來看,這個曲速泡的存在使得可以讓這種引擎以達到光速的N倍飛行,比如星際迷航中的9.9999級曲速,大約是光速的199516倍光速,它可以在6個月內橫穿銀河系,10年內到達仙女星系。

但其實對於宇宙來說,這個速度仍然不足,仙女星系只是距離銀河系最近的一個星系(大小麥哲倫屬於矮星系),而銀河系所在的本星系羣範圍高達1000光年,室女座超星系團則達到了上億光年,更大的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則數億光年,而這只是宇宙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太陽系附近

因此就算實現了曲速引擎,我們想要飛行到宇宙邊緣看一看仍然是一個相當不切實際的奢求。

宇宙的結構

延伸閱讀:EMDRIVER

2000年初,英國航空太空工程師Roger Shawyer發明了一種奇怪的引擎,它利用微波在射頻共振腔內來回反射,最後被引出產生“推力”的一種引擎,就目前而言,它的能量/推力比甚至可以被忽略不計,但好在它不用工質,所以還被稱爲無工質微波推進器。

有傳聞它就是所謂的曲速引擎,但很明顯這種引擎即使實驗成功也無法逃脫相對論效應,但它不用工質,只消耗能量這種特徵真的非常誘人,比如在近地軌道行,能量可以從陽光中獲得,但工質只能從地面上攜帶,而發射每一千克質量到太空都意味着上萬美元的成本,因此這種引擎“問世”後受到追捧。

只是到現在爲止仍然沒有一家聲稱是真正研製成功的,更沒有這種引擎在太空測試,所以很難確定這種引擎是否真的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