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馬里奧」示警:歐盟需年增8000億歐元才能與中美競爭

義大利前總理德拉吉撰寫報告:歐盟每年需要投資8000億歐元,才能確保與中美競爭。(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據觀察者網報導,義大利前總理德拉吉(Mario Draghi)爲歐盟委員會撰寫一份近400頁的文件指出,歐盟如果想在經濟上跟上中國和美國的步伐,每年需要投資8000億歐元,必須要有更加協調的產業政策、更快速的決策和更大規模的投資。然而,他也坦言,「目前的情況確實令人擔憂」。

德拉吉因在2011年擔任歐洲央行行長時解決了歐元區債務危機,而有了「超級馬里奧」(Super Mario)之稱。一年前,歐盟委員會要求他撰寫一份報告,闡述在全球摩擦加劇的情況下,歐盟應如何保持其綠色化和數位化經濟的競爭力。一年後,這份名爲「歐洲競爭力的未來」的報告終於發佈。

據路透社、香港《南華早報》9日報導,這份也被稱爲「德拉吉報告」的文件指出,爲確保與中美競爭,歐盟每年需要投資7500至8000億歐元(約合5.8萬億至6.2萬億人民幣),佔GDP的比例高達5%,這甚至遠高於二戰後重建歐洲的馬歇爾計劃佔歐盟GDP的1%至2%。且歐盟必須在多個方面採取行動才行。「要麼就『這樣做』,要麼就緩慢接受痛苦折磨。」德拉吉警告,如果歐洲想要縮小與中美的創新差距,尤其是在高科技領域,這種水平的資金是必不可少的。

《南華早報》形容,德拉吉對於歐洲經濟而言,是一個「德高望重」的人物,他一年前接受歐盟對其發出撰寫報告的要求,是爲了「拯救歐洲經濟免遭遺忘」。

這份報告指出,爲將生產力從泥淖中拉出,歐盟將耗資多達8000億歐元的投資,其中包括鉅額的聯合資金,以及補貼和戰略性保護主義貿易措施,這些是一些歐盟成員國所不可接受的,特別是歐盟第一大經濟體德國。

報告寫道:「如果歐洲不能提高生產力,我們將被迫做出選擇。我們不可能同時成爲新技術的領導者、氣候責任的燈塔和世界舞臺上的獨立參與者。我們將無法爲我們的社會模式提供資金。我們將不得不縮減部分,甚至是全部的雄心和目標。」

德拉吉提議,如果歐盟想要按照他的評估實現數位化、脫碳目標並提高國防能力,就需要將投資提高到約佔整體GDP的5%,以「達到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末的水平」。「這是前所未有的,相比之下,1948年至1951年之間馬歇爾計劃提供的額外投資約佔GDP的1%至2%。」

報告稱,歐洲的企業正受到中國的「雙重擠壓」,一方面中國所提供的經濟需求越來越弱,另一方面中國企業帶來的競爭壓力又越來越高。此外,歐盟在關鍵礦產方面依賴中國,而中國則依靠歐盟來吸收所謂「工業過剩產能」。

在當天的新聞發佈會上,德拉吉還談到歐盟在清潔技術產業面臨來自中國的競爭。他指出:「當然,中國可以爲實現歐盟的氣候目標提供最便宜的途徑,但中國支持的競爭對發展我們的生產性清潔產業構成了威脅。」

當被問及這份報告是否意味着歐洲應該對中國更加強硬時,德拉吉的說法是——歐洲需要更聰明一些。「貿易政策必須務實,你問我,是軟化還是強硬?」他補充說:「我們不能在所有方面都軟化或強硬,我們必須着眼於具體領域,並決定我們想做什麼。」

德拉吉認爲,所謂「務實主義」的一個例子是,歐盟應當避免對從中國進口的太陽能電池板徵收關稅,歐洲產業在這方面沒有競爭的機會。在他的報告中,他將這種情況下消費者的額外成本描述爲「無謂負擔」。不過,報告又稱,在某些情況下,「爲了避免產生損害歐洲工業的不正當激勵措施」,歐洲應該對使用關稅持開放態度。

「能源依賴俄羅斯、經濟增長和貿易依賴中國、國防依賴美國,這三個領域現在都陷入混亂或出現問題。」這是美聯社給當前歐洲下的註解。路透則稱,過去20年,歐盟的經濟增長速度一直低於美國,而中國也正在迅速追趕,這一差距很大一部分要歸因於歐洲的生產率低下。德拉吉也警告,如果不採取緊急行動大幅提高生產率,全球地緣政治形勢和歐洲的前景都將變得黯淡無光。

報告提到,在多邊規則下蓬勃開展全球貿易的時代已經終結,而美國安全保護傘的低成本安全也不再得到保證,在自由貿易時代產生的依賴「被證明是弱點」。

德拉吉還稱,在全球競相開發未開發資源以及中國佔據主導地位的背景下,歐盟的27個成員國必須在購買、開採和彙集關鍵礦物方面緊密合作,這將需要歐盟制定「真正的對外經濟政策」,即根據自身的資源需求來達成貿易和投資協議。

路透指出,德拉吉的這份報告發布之際,他所提出的問題,包括缺乏投資、廉價能源流失和人口結構變化,正在使德國的經濟模式受到質疑,而德國曾是歐盟的經濟增長引擎。福斯汽車集團是歐洲最大的汽車製造商,也是德國的工業支柱之一,但該公司上週剛剛表示,正首次考慮關閉在德國境內的工廠。

報導稱,這份報告還提出了在其他多個領域的提案,包括能源、人工智能、製藥和太空領域。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首席經濟學家安德魯·肯寧漢姆(Andrew Kenningham)認爲,這些提案中有許多是合理的,但其中許多都不太可能被採納。他提到,義大利前總理恩里科·萊塔(Enrico Letta)和馬里奧·蒙蒂(Mario Monti)分別在今年和2010年也曾提出過類似報告,「但大部分提議都未獲採納」。

儘管如此,《南華早報》指出,仍有德國政界人士證實,這份報告將爲歐盟委員會主席範德賴恩未來5年領導政策制定指明方向,這就意味着,中歐未來幾年將面臨經濟和安全問題交織的艱難時期。

9月2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曾指出,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中方高度重視中歐關係,始終認爲中歐關係的正確定位應當是夥伴而不是對手,主流基調應當是合作而不是競爭,關鍵價值應當是自主,而不是依賴,發展前景應當是共贏,而不是對抗。

毛寧表示,明年是中歐建交50週年,中方願同歐方一道堅持夥伴定位,深化戰略溝通,開展對話合作,妥處分歧摩擦,特別是要深化人文交流,共同打造新時代的馬可波羅,進一步提升中歐關係的穩定性、建設性、互惠性和全球性,爲增進雙方人民福祉,促進世界的繁榮穩定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