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臣領導人特斯拉被鎖死,遠程控制關閉功能,成西方新戰爭樣式
高科技產品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物聯網的概念隨着這些產品的普及不再是空中樓閣,萬物皆可聯網已經成爲當前科技創新與突破的發力點。
以特斯拉爲代表的新能源電動車,實現了電子科技與汽車的完美結合,將電子設備方面的技術創造性的應用在了汽車駕駛方面,增加了體驗。
當智能駕駛成爲現實,汽車的駕駛舒適度得以提升,一定程度上解放了雙手和大腦,讓人類得以充分享受駕駛的樂趣,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然而汽車得以聯網意味着其不再做爲一個獨立的終端而存在,安全駕駛也不再只與司機的駕駛能力有關,面臨着汽車被非法操控的風險。
車臣領導人正常駕駛特斯拉時,遭遇非法鎖車,卡德羅夫直接怒懟馬斯克,要求其給個說法,在網上引起了人們熱議,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一、遠程鎖車事態惡劣
電子產品容易導致隱私泄露這是被公衆所熟知的,如果一個電子終端被黑客所攻破,利用電子設備本身具有的功能進行各種操作並不難。
特斯拉雖然類屬汽車,但當其兼具電子產品部分功能的那一刻起,特別是擁有聯網功能時,便意味着技藝高超的黑客同樣可以攻破。
馬斯克對特斯拉公司的定義,偏向科技公司更勝於汽車本身,就像當年的蘋果手機一樣,特斯拉重新定義了汽車,已經超出傳統汽車概念。
特斯拉對於汽車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無論在科技創新還是產品品質方面都無可厚非,但在安全駕駛方面卻遠比傳統的汽車更有風險性。
燃油車雖然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不如特斯拉便捷高效,但其自身是自成一體的,只要不對其汽車進行物理性質的破壞,很難進行遠程控制。
有些不法分子通過對開關車門的電子信號識別,對車輛進行盜竊或者實施破壞,但從萬里之遙進行操控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但升級爲科技產品的特斯拉,操作系統只要與網絡互聯,就存在遠程操控的可能,這是每個電子產品通病,即使有防護也不能100%安全。
實際上特斯拉剛出現時,就有很多人質疑它的安全性,擔心馬斯克會在系統留下後門,以便在需要時對車輛進行相關操作,達到個人目的。
對黑客的擔心是人們質疑安全性的一大因素,馬斯克堅稱特斯拉的系統是無法攻破的,但車臣領導人的車輛被鎖就很難讓人信服這種說法。
車臣領導人的遭遇是否真假很難說的通,特別是目前俄烏衝突中,任何有助於削弱俄羅斯力量的措施都有可能是美國政府的授意。
但是從馬斯克對商業帝國的重視和在科技領域的執着與信譽來看,遠程鎖車這種事件出現的可能很小,而且從並沒有造成實際的損傷效果。
無論這件事是否真假,或者是否是由馬斯克操作的,都已經引發了社會對智能汽車的擔憂,畢竟遠程操控車輛在技術上是有這個風險的。
如果說車臣領導人的遭遇還有待驗證,芬蘭車主因欠費失去車輛控制權則是實打實的證據,這直接證實馬斯克有遠程控制車輛的能力。
人們從這些事件方面聯想到自己車輛的安全性,所購買的車輛到底是切切實實屬於自己的,還是時時刻刻處於監控或可被操控的隱患中?
同各種電子產品一樣,特斯拉所具備的某些功能以及向用戶所提供的相關服務,依賴用戶向服務器發出數據請求,這種數據交換存在風險。
通過對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特斯拉可以像某些APP一般,用戶的愛好、用車習慣、行駛特點等信息進行掌握,存在用戶隱私泄露風險。
而數據傳輸過程中如果安全防護不到位,或者被不法分子知悉了漏洞,便被黑客有機可乘,盜用車輛從事各種危險操作,製作各種恐怖事件。
二、電子產品引發人們安全質疑
在黎巴嫩發生的對講機爆炸事件,再一次引爆人們對於電子科技產品安全性的擔憂,這也加深了對特斯拉等智能品牌汽車系統安全的質疑。
黎巴嫩的這次大爆炸,幾乎涉及了我們常用的各種電子產品,從通訊設備到平板電腦,從車載設備到運動手環,都無一例外成爲攻擊武器。
這種已被證實的遠程襲擊讓各國領導人無不汗顏,假設敵對國家利用電子產品的生產安全漏洞,發動類似攻擊,有多少人可以倖免於難?
特別是喜歡使用外國產品的國家,雖然平時使用享受着功能的便利和舒適的服務,一旦局勢緊張,這些產品將成爲戰爭的工具而進行攻擊。
越先進的電子產品,對於網絡的依賴就越嚴重,各種APP和系統更新讓產品使用方面更加便捷和順暢,大部分功能都依靠網絡授權實現。
哪怕電子產品不直接用作攻擊的工具,僅僅是將這些授權關閉或取消,相應的電子產品就失去了應用的可能,甚至不如其它機械產品的功能。
在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政府授意蘋果公司遠程關閉了俄羅斯用戶的蘋果帳戶,直接讓這些手機面臨着報廢的局面,無法再繼續進行使用。
之前發生的微軟操作系統藍屏宕機的事件,如果不是中國政府有所防範,必然會遭遇其它國家的困境,會因系統關閉而影響居民正常生活。
這些事件都說明,未來電子設備產品的控制權將成爲戰爭的一部分,哪怕在和平時期爭奪控制權也會成爲兩國關係彼此制衡的一個層面。
其它從國外引起的大型設備,是否在生產設計時也有類似的隱患,例如大型水利設施如果失控,將嚴重影響國計民生及國家生產安全。
任何一個設備,只要內部有電子系統,都存在被敵方破壞的可能。
可能對方爲了未來的戰爭籌劃準備了非常久的時間,就等着突然進攻。
目前應用國外電子系統的產品已經分佈在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領域,銀行、醫院甚至部分政府科研機構及行政機關也有着廣泛的應用。
這些產品在未來某一個時間都有可能成爲攻擊國家和社會的武器,單單停止使用就會引起社會的大混亂,更別說像黎巴嫩那樣的爆炸事件。
三、中國對科技戰爭應及時防範
美國在與中國的貿易戰中,爲了遏制華爲的崛起,對芯片採取了限制措施,這是在電子系統控制權之外的又一種科技戰爭的明顯體現。
限制產品功能的使用和限制部分關鍵部件的出口,都會造成原有設備功能正常使用的缺失,從而讓依賴這些功能和部件的系統出現問題。
中國需要對科技戰爭這種新的形式提高警惕,並從國家戰略安全層面出發,關係到穩定發展的關鍵技術資源傾斜,不能完全依靠外國進口。
科技研發短時間不一定能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起到促進作用,但從長遠來看,獨立自主的科技可以確保中國的相對安全,不至於被卡住。
如果涉及到國家安全的重點領域的設備完全採用國內生產的,如果國人手機都替換爲國產設備,外國的遠程控制將起不到任何作用。
在堅持自主創新研發的同時,要對潛在的網絡入侵風險有所應對,對國際上出現的網絡武器和黑客攻擊積極應對,要有足夠的技術儲備。
中國在科技安全方面要有相應的應對策略,培養挖掘類似以色列8200網絡部隊的高科技安全軍隊,以相應的技術策略來應對網絡的威脅。
小結
科技戰爭改變了戰爭的模式,敵對勢力可能不廢一兵一卒,單單利用科技層面的優勢就決定了戰爭的勝負,讓國家和人民陷入到困境之中。
對電子設備進行操控已經成爲外國發動戰爭的新途徑,以色列對黎巴嫩的攻擊和車臣領導人座駕的被鎖是這種戰爭形式的顯著案例。
特斯拉的遠程鎖車只是科技戰爭中的一方面,這種戰爭將會發生在所有電子產品之中,讓原本服務於生活的科技變成戰爭的工具。
科技戰爭讓電子系統變的不再安全,任何裝備了外國電子系統的產品,都存在被外國遠程操控的可能,甚至會預裝爆炸組件等危險產品。
我國應當鼓勵自主創新研發,力爭國內關鍵設備都安裝自己的系統,關鍵領域都使用中國自己的設備,減少被外國遠程操控的概率。
同時要組建網絡安全部隊,針對全新的科技戰爭,進行鍼對性的對抗,以科技來確保國家的網絡和設備安全, 制止外國勢力的破壞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