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通傷害臺灣國安形象

(圖/本報系資料照)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於2014年頒佈《情報界專業倫理之原則》,反映整體情報界的核心價值及彰顯情報人員的專業特性,這些原則包括:使命、真實、合法、操守、監管、卓越與多元,這也是合格情報人員的基本門檻。

蔡英文政府言必稱美臺理念一致,事事以美國爲指標,依此思維脈絡,缺乏使命感,有道德、操守、誠信瑕疵的國安局長陳明通,可能連擔任基層情報人員都不適格,遑論成爲領導全國情治體系的國安首腦,但今天陳明通仍戀棧高位,而蔡政府置國家安全於不顧,任憑事態擴大蔓延。

前新竹市長林智堅、現任桃園市長鄭文燦因碩士論文抄襲,學位遭到臺大撤銷,他們的國發所指導教授陳明通也因「論文門」醜聞成爲衆矢之的,各界強烈要求他請辭臺大教職與國安局長。目前對陳明通的撻伐聚焦他踐踏學術倫理,事實上,論文門的殺傷力遠超過學術界與教育界,效應已外溢到國安領域。

今年7月底,美國衆議院議長裴洛西即將訪臺的潛在外交及軍事風暴已儼然形成,臺海安全成爲全球關注焦點,但陳明通當時卻忙於撰寫3篇長文爲林智堅的論文狡辯,服務人民、大公無私致力維護國家安全似乎不是陳明通的優先使命。

說出真相、遵守法律、保持操守、維護公共信任是專業情報官員的基本守則,但陳明通的公開行爲卻是背道而馳,當他引起社會各界普遍質疑時,連帶損害國安局的整體形象與權威,甚至所有情報人員的專業能力與士氣也難以倖免。

國際情報交流是重要情報來源,也是國安局主要的職掌之一,情報工作本質固然爾虞我詐,但誠信與真實仍是與友邦情報交流的基礎,當陳明通陷入論文門爭議,引發要他知所進退的聲浪,在各國情報首長心目中,陳不再是位「值得尊敬的對手」,他們會刻意保持距離,或降低與臺灣情報交流層次,對臺灣情報工作造成難以彌補的打擊。

相較於各國情報界領袖都具有實務情報資歷或背景,陳明通當初以「情報素人」出任國安局長就備受質疑。果然,到目前爲止看不到特別表現,卻頻傳論文門、出訪泰國行程遭曝光,及在立法院強詞詭辯等負面事件,一位缺乏情報專業、不負責任的學者,可能搖身一變成爲稱職的情報頭子嗎?

政府每個重要職務都有其特性與不同需求。令人不解的是,臺灣被視爲是全球最危險的地區,國安局長人選益顯重要,蔡英文卻用人唯親,不問專業在先,等到事態嚴重失控,陳明通規避媒體與立法院的監督,蔡政府也跟着打迷糊仗,既不表態力挺,也不果斷換將,任憑陳明通個人問題侵蝕整個國安體系,形成國安隱憂。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